| 編者的話 | 前言 | 說明 | 診療系統 | 處方查詢 | 呼吸系統 | 循環系統 | 消化系統 | 泌尿系統 | 神經系統 | 關節系統 | 新陳代謝
| 常見症狀 |
| 外科疾病 | 皮膚疾病 |
婦科疾病 | 兒科疾病 | 鼻咽疾病 | 耳科疾病 | 眼科疾病 |
【診療系統】
- 兒科疾病
- 麻疹
- 麻疹
【麻疹】
麻疹主要症狀有發熱、上呼吸道炎、眼結膜炎等。而以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和頰粘膜上有麻疹粘膜斑為其特徵。年幼體弱,營養不良及免疫力低下者,患麻疹後極易發生併發症。
-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發汗行水,治咳平喘。
〔主治〕風寒客表,水飲內停,惡寒發熱,無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苔潤滑,不渴飲,脈浮緊者。治痰飲咳喘,或身體疼重,肢面浮腫者。
〔組成〕麻黃 一錢 桂枝 三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細辛 一錢 甘薑 一錢 五味子 一錢 半夏 三錢。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升麻葛根湯
【升麻葛根湯】
〔出典〕錢乙方。
〔功能〕升陽解肌,透表解毒。
〔主治〕治陽明傷寒中風,頭疼身痛,發熱惡寒,無汗,口渴,目痛,鼻乾不得臥。 麻疹未發,或發而未透,症見發熱惡風,頭痛體疼,噴嚏,咳嗽,目赤流淚,口渴,舌紅苔乾,脈浮數。
〔組成〕升麻 一錢 葛根 三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蔥白 三莖。 - 四逆散
【四逆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疏肝解鬱,陽證厥熱。
〔主治〕傷寒少陰證,陽邪入裏,四逆不溫。 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組成〕炙甘草 二錢 枳實 二錢 柴胡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 1. 腹痛:加附子。2. 泄利下重:加薤白。3. 小便不利:加茯苓。 4. 悸:加桂枝。5. 欬:加五味子,乾薑,併主下利。 -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
〔出典〕溫病條辯。
〔功能〕宣竅行鬱,瀉火解毒。
〔主治〕溫暑實邪,痰濁內閉,口噤神昏,譫語,因熱痙厥抽搐等証。
〔組成〕牛黃,黃芩,雄黃,麝香,鬱金,黃連,硃砂,珍珠,犀角(易牛角),梔子,冰片。 -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益肺安胃,豁痰止嘔。
〔主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亦治傷暑發渴脈虛。
〔組成〕竹葉 三錢 人參 二錢 石膏 五錢 半夏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粳米 五錢 麥冬 三錢 生薑 三片。 - 沙參麥冬湯
【沙參麥冬湯】
〔出典〕溫病條辨。
〔功能〕清肺養陰,生津潤燥。
〔主治〕燥傷肺胃,津液虧損。 乾咳少痰,咽乾口渴,或心胸煩熱,舌紅少苔,脈浮細數。
〔組成〕沙參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萎蕤 三錢 桑葉 二錢 天花粉 三錢 白扁豆 三錢 甘草 一錢。 - 柴胡清肝湯
【柴胡清肝湯】
〔出典〕醫宗金鑑。
〔功能〕疏肝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肝膽經及三焦之實熱證。症見胸脇不舒,寒熱往來,口苦咽乾,咽痛或耳鳴,耳痛,皮膚搔癢,或婦人帶下陰癢。
〔組成〕柴胡 一錢 生地黃 三錢 白芍 三錢 牛蒡子 三錢 當歸 三錢 連翹 三錢 川芎 二錢 黃芩 二錢 梔子 二錢 栝蔞仁 三錢 黃連 一錢 黃柏 二錢 甘草 一錢 桔梗 三錢 薄荷 一錢。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解胃熱清心火。
〔主治〕治傷寒胃火熱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及陽毒發斑。
〔組成〕生地黃 五錢 白芍 三錢 丹皮 二錢 犀角 二分半。
〔加減〕熱甚如狂者,加黃芩三錢;因怒致血者,加梔子 二錢 柴胡一錢。節庵加當歸 二錢 紅花 一錢 桔梗 二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藕汁,名加味犀角地黃湯:治同。(如無犀角,代以升麻。) - 葛根湯
【葛根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發汗解表,生津舒經。
〔主治〕頭痛身疼,發熱無汗,惡風,項背強几几,或下痢,或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苔薄白,脈浮。
〔組成〕葛根 三錢 麻黃 一錢 桂枝 三錢 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麻疹
- 百日咳
- 百日咳
【百日咳】
『百日咳』臨床以陣發性痙攣性咳嗽,咳後有深長的「 雞鳴聲」為特點,常伴嘔吐面赤、流淚、流涕。嬰兒常發生窒息及合併肺炎。
- 小青龍湯
【小青龍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發汗行水,治咳平喘。
〔主治〕風寒客表,水飲內停,惡寒發熱,無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苔潤滑,不渴飲,脈浮緊者。治痰飲咳喘,或身體疼重,肢面浮腫者。
〔組成〕麻黃 一錢 桂枝 三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細辛 一錢 甘薑 一錢 五味子 一錢 半夏 三錢。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止嗽散
【止嗽散】
〔出典〕醫學心悟。
〔功能〕化痰止嗽,兼解表邪。
〔主治〕外感咳嗽,咯痰不爽。
〔組成〕桔梗 三錢 白前 二錢 甘草 一錢 紫菀 三錢 百部 三錢 陳皮 二錢 荊芥 二錢。 - 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寐不安,呵欠頻仍。
〔組成〕甘草 一錢 大棗 五枚 小麥 三錢。 - 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生津益胃,降逆下氣。
〔主治〕肺陰不足証。咳逆止氣,喀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胃陰不足證。氣逆嘔吐,口渴咽乾,舌紅少苔,脈虛數。
〔組成〕麥門冬 三錢 粳米 五錢 半夏 三錢 大棗 二枚 人參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 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清熱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風寒,肺熱壅盛証。身熱不解,喘逆氣急,甚或鼻翼煽動,口渴,舌苔薄黃,脈浮滑而數。
〔組成〕麻黃 一錢 杏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石膏 五錢。 - 葦莖湯
【葦莖湯】
〔出典〕千金方。
〔功能〕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治〕肺癰,咳吐腥臭膿痰,胸中隱隱作痛,脈滑數,口乾,舌紅苔黃。
〔組成〕鮮葦莖 五錢 薏苡仁 五錢 桃仁 三錢 冬瓜子 五錢。 - 頓嗽湯
【頓嗽湯】
〔出典〕漢藥民間秘方全書。
〔功能〕疏肝降火,清肺止咳。
〔主治〕肝火刑肺,咳嗽氣急,嗆咳痰少,甚者痰中帶血,伴口苦咽乾,胸脇滿悶,心煩易怒,舌偏紅,苔薄黃,少津,脈弦數。
〔組成〕柴胡 二錢 桔梗 三錢 黃芩 二錢 桑白皮 三錢 梔子 二錢 甘草 一錢半 石膏 三錢。 - 瀉白散
【瀉白散】
〔出典〕小兒藥証直訣。
〔功能〕瀉肺清熱,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喘咳證。咳嗽氣喘,皮膚蒸熱,午後尤甚,舌紅苔黃,脈細數。
〔組成〕桑白皮 三錢 地骨皮 三錢 甘草 一錢 粳米 五錢。
- 百日咳
- 流行性耳下腺炎
- 流行性耳下腺炎
【流行性耳下腺炎】
流行性耳下腺炎:中醫稱為「痄腮」此證一名「髭發」,一名「含腮瘡」。生於兩腮肌肉不著骨之處,無論左右,總發端於陽明胃熱也。初起焮痛,寒熱往來,若高腫、色紅、焮熱者,係胃經風熱所發;若平腫、色淡不鮮者,由胃經濕熱所生。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托裏消毒散
【托裏消毒散】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益氣養血,托膿生肌。
〔主治〕一切癰疽,數日未消者。服此藥,瘡未成即消,己成即潰。能壯氣血,固脾胃,使毒氣不能內攻,使膿易潰,肌肉易生。
〔組成〕當歸 三錢 黃耆 三錢 花粉 三錢 防風 二錢 川芎 二錢 桔梗 三錢 皂角刺 三錢 白芷 三錢 金銀花 三錢 厚朴 二錢 陳皮 二錢 右剉一劑,酒水各一盞煎服。
〔加減〕去穿山甲。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普濟消毒飲
【普濟消毒飲】
〔出典〕李東垣試效方。
〔功能〕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疼痛,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黃,脈浮數有力。
〔組成〕黃芩 二錢 黃連 一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玄參 三錢 柴胡 一錢 桔梗 三錢 牛蒡子 三錢 薄荷 二錢 連翹 三錢 板藍根 三錢 馬勃 二錢 白殭蠶 二錢 升麻 二錢。 - 犀角地黃湯
【犀角地黃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解胃熱清心火。
〔主治〕治傷寒胃火熱盛,吐血衄血,嗽血便血,蓄血如狂,漱水不欲咽,及陽毒發斑。
〔組成〕生地黃 五錢 白芍 三錢 丹皮 二錢 犀角 二分半。
〔加減〕熱甚如狂者,加黃芩三錢;因怒致血者,加梔子 二錢 柴胡一錢。節庵加當歸 二錢 紅花 一錢 桔梗 二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藕汁,名加味犀角地黃湯:治同。(如無犀角,代以升麻。) - 葛根湯
【葛根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發汗解表,生津舒經。
〔主治〕頭痛身疼,發熱無汗,惡風,項背強几几,或下痢,或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苔薄白,脈浮。
〔組成〕葛根 三錢 麻黃 一錢 桂枝 三錢 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流行性耳下腺炎
- 水痘
- 水痘
【水痘】
『水痘』幼幼集成:「水痘似正痘,外候面紅唇赤,眼光如水,咳嗽噴嚏,涕唾稠粘,身熱二三日而出,明淨如水泡,形如小豆,皮薄,痂結中心圓暈更少,易出易靨,溫之則痂難落而成爛瘡,切忌薑椒辣物,並沐浴冷水,犯之則成薑疥水腫。自始至終,惟小麥湯為佳。」
- 五苓散
【五苓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表邪未解,水濕內停,頭痛發熱,煩濕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腫,身重,泄瀉,或臍下悸,吐涎沫,頭眩,短氣而咳。
〔組成〕豬苓 三錢 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 桂枝加黃耆湯
【桂枝加黃耆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
〔主治〕黃汗發熱,兩脛自冷,身痛身重,腰上有汗,腰下無汗,小便不利。
〔組成〕桂枝 三錢 白芍 三錢 黃耆 三錢 甘草 二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水痘
- 鵝口瘡
- 鵝口瘡
【鵝口瘡】
『鵝口瘡』外科心法曰:此證小兒多有之,屬心、脾二經之熱所生,初生小兒則屬胎熱上攻所致。滿口皆生白色斑點作痛,甚則咽喉疊疊腫起,難於乳哺,多生啼叫。
- 三黃瀉心湯
【三黃瀉心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瀉火解毒,清化濕熱。
〔主治〕一切實火熱甚,迫血妄行,面紅目赤,吐血衄血,煩躁便秘,神昏發狂口舌生瘡,丹毒癰腫,下利膿血。
〔組成〕大黃 一錢 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 甘露消毒丹
【甘露消毒丹】
〔出典〕醫效秘傳。
〔功能〕清熱解毒,化濁利濕。
〔主治〕濕溫暑溫,瘟疫初起,邪在氣分,濕熱並重者。 症見發熱倦怠。 胸悶腹脹,無汗而煩,或有汗而熱不退,身黃,口渴,或咽瘍頤腫,尿赤便秘,或瀉而不暢,有熱臭氣,脈濡。
〔組成〕滑石 三錢 黃芩 二錢 茵陳蒿 三錢 藿香 二錢 連翹 三錢 石菖蒲 二錢 白豆蔻 二錢 薄荷 二錢 木通 二錢 射干 三錢 川貝母 二錢。 - 清咽利膈湯
【清咽利膈湯】
〔出典〕證治準繩。
〔功能〕清熱解毒,利膈通便。
〔主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胸膈不利,煩燥飲冷,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組成〕淡竹葉 三錢 防風 三錢 薄荷 二錢 桔梗 三錢 黃芩 二錢 黃連 一錢 荊芥 二錢 連翹 三錢 玄參 三錢 大黃 一錢 梔子 二錢 朴硝 二錢 牛蒡子 三錢 甘草 一錢 金銀花 三錢。
- 鵝口瘡
- 口內炎
- 口內炎
【口內炎】
『口內炎』內經稱為「口糜」、「口瘡」、或「口瘍」。又有「口疳」、「口舌生瘡」、「口中疳瘡」、「口破」、「口內糜腐」等之稱。但一般在習慣上將口中潰瘍,病情較輕者稱為「口瘡」;口中糜爛如腐,病情較重者稱為「口糜」;小兒如與疳積有關者稱為「口疳」。
- 三黃瀉心湯
【三黃瀉心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瀉火解毒,清化濕熱。
〔主治〕一切實火熱甚,迫血妄行,面紅目赤,吐血衄血,煩躁便秘,神昏發狂口舌生瘡,丹毒癰腫,下利膿血。
〔組成〕大黃 一錢 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 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傷寒虛痞。
〔主治〕傷中風,醫反下之,下利清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醫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組成〕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甘草 三錢 大棗 二枚。 - 涼膈散
【涼膈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瀉上中二焦火,涼膈通便。
〔主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實,煩燥口渴,目赤頭眩,口瘡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祕,諸風瘛瘲,胃熱發斑發狂。及小兒驚急,痘瘡黑陷。
〔組成〕大黃 一錢 芒硝 二錢 甘草 一錢 連翹 三錢 梔子 二錢 黃芩 二錢 薄荷 二錢 淡竹葉 三錢 生蜜 五錢。 -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順氣,泄熱通塞。
〔主治〕傷寒陽明腑證,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腹滿譫語,中焦燥實。及傷寒吐後腹脹滿,或陽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煩者。
〔組成〕大黃 二錢 芒硝 二錢 甘草 一錢。
- 口內炎
- 消化不良症
- 消化不良症
【消化不良症】
消化不良症,常有上腹隱痛、飽脹、噯氣、反酸、燒心、噁心、嘔吐、食慾減退、便秘或腹瀉等症狀,反覆發作。中醫稱為「水穀不化」、「不能消化」、「食不消化」。
- 保和丸
【保和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主治〕食積飲停,腹痛泄瀉,痞滿吐酸,積滯惡食,食瘧下痢。
〔組成〕山查 三錢 神麴 三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蓮翹 二錢 萊菔子 三錢。 - 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
〔組成〕人參 二錢 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枳實消痞丸
【枳實消痞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消導痞滿,增進飲食。
〔主治〕心下虛痞,惡食懶倦,右關脈弦。
〔組成〕枳實 二錢 黃連 一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厚朴 二錢 麥芽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脾和胃,調氣行滯。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吐或瀉。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山藥 三錢 白扁豆 三錢 蓮肉 三錢 桔梗 三錢 薏苡仁 五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 啟脾湯
【啟脾湯】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益胃健脾,消疳化積。
〔主治〕消食止瀉止吐,消疳消黃消脹,定腹疼痛。
〔組成〕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人參 三錢 蓮肉 三錢 山藥 三錢 山查 三錢 陳皮 二錢 澤瀉 三錢 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消化不良症
- 夜驚
- 夜驚
【夜驚】
『夜驚』醫學入門.胎驚夜啼:「上夜驚啼多痰熱,仰身有汗赤面頰;下夜曲腰必虛寒,甚則內釣手足掣,客忤中惡哭黃昏;飲乳方啼爛口舌。」
- 甘麥大棗湯
【甘麥大棗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養心安神,和中緩急。
〔主治〕臟躁,喜悲傷欲哭,象如神靈所作,不能自主,心中煩亂,睡寐不安,呵欠頻仍。
〔組成〕甘草 一錢 大棗 五枚 小麥 三錢。 - 抑肝散
【抑肝散】
〔出典〕證治準繩。
〔功能〕抑肝清熱,鎮驚安神。
〔主治〕肝經虛熱,發搐驚悸,寒熱咬牙,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組成〕當歸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鈎藤鈎 三錢 川芎 二錢 柴胡 一錢 甘草 一錢。
〔加減〕陳皮 二錢 半夏 三錢。 - 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氣和血,止攣腹痛。
〔主治〕腹中不和而痛。仲景用治誤表發厥,腳攣吐逆,與乾薑甘草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者,更作此湯以和其陰,其腳即伸。
〔組成〕芍藥 五錢 甘草 二錢。 - 導赤散
【導赤散】
〔出典〕小兒藥証直訣。
〔功能〕清熱利尿。
〔主治〕心經熱証。口渴面赤,心胸煩熱,渴欲飲冷,口舌生瘡。或心移熱於小腸,小便短赤而濇,尿時刺痛,舌紅脈數。
〔組成〕生地黃 三錢 甘草 一錢 木通 二錢 淡竹葉 三錢。
- 夜驚
- 夜尿症
- 夜尿症
【夜尿症】
『夜尿症』幼科釋謎中引劉完素曰:遺尿不禁者,為冷。腎主水,膀胱為津液之府,腎與膀胱俱虛,而冷氣乘之,故不能拘制其水,出而不禁,謂之遺尿;睡中自出者,名尿床。此皆腎與膀胱俱虛,而挾冷所致也。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右歸丸
【右歸丸】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陽萎遺精,陽衰無力,或腰膝軟弱,下肢浮腫,遺尿。
〔組成〕山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杜仲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當歸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肉桂 一錢 鹿角膠 三錢 附子 一錢 菟絲子 三錢。 - 桂附地黃丸
【桂附地黃丸】
〔出典〕醫方集解。(八味地黃丸)
〔功能〕溫補腎陽。
〔主治〕相火不足,虛贏少氣。
〔組成〕肉桂 一錢 熟地黃 三錢 澤瀉 三錢 焙附子 一錢 山藥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茯苓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 桑螵蛸散
【桑螵蛸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心益腎,濇精止遺。
〔主治〕小便數而欠。能安神魂,補心氣,療健忘。
〔組成〕桑螵蛸 三錢 遠志 二錢 人參 二錢 茯神 三錢 龍骨 三錢 龜板 三錢 石菖蒲 二錢 當歸 三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出典〕脾胃論。
〔功能〕益氣升陽,調補脾胃。
〔主治〕中氣下陷之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 氣虛發熱証。發熱,自汗出,渴喜熱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組成〕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一錢半 當歸 三錢 陳皮 二錢 升麻 一錢半 柴胡 一錢半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縮泉丸
【縮泉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脾腎,縮小便。
〔主治〕腎虛,小便頻數或遺尿。
〔組成〕益智仁 二錢 烏藥 二錢 山藥 三錢。
- 夜尿症
- 虛弱體質
- 虛弱體質
【虛弱體質】
『虛弱體質』凡疳病初起,尿如米泔,午後潮熱。日久失治,致令青筋暴露,肚大堅硬,面色青黃,肌肉消瘦,皮毛憔悴,眼睛發,而疳證成矣。
- 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組成〕人參 二錢 遠志 二錢 當歸 三錢 白朮 三錢 桂心 一錢 黃耆 三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茯苓 三錢 白芍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五味子 七分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和劑局方。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六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湯】
〔出典〕小兒藥證直訣。
〔功能〕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腰膝痿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勞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咽痛等症,而見舌紅苔少,脈細數者。
〔組成〕熟地黃 三錢 山藥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脾和胃,調氣行滯。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吐或瀉。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山藥 三錢 白扁豆 三錢 蓮肉 三錢 桔梗 三錢 薏苡仁 五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出典〕脾胃論。
〔功能〕益氣升陽,調補脾胃。
〔主治〕中氣下陷之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 氣虛發熱証。發熱,自汗出,渴喜熱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組成〕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一錢半 當歸 三錢 陳皮 二錢 升麻 一錢半 柴胡 一錢半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歸脾湯
【歸脾湯】
〔出典〕婦人良方。
〔功能〕補益氣血,健脾養心。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經帶。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黃耆 三錢 白朮 三錢 龍眼肉 三錢 酸棗仁 三錢 當歸 三錢 遠志 二錢 木香 一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虛弱體質
- 佝僂病
- 佝僂病
【佝僂病】
『佝僂病』小兒五遲之證,多因父母氣血虛弱,先天有虧,致兒生下,筋骨軟弱,行步艱難,齒不速長,坐不能穩,要皆腎氣不足之故。嚴重畸形,身高的增長多受影響。或牙質較差,牙痛,牙易脫落且不易再生。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右歸丸
【右歸丸】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陽萎遺精,陽衰無力,或腰膝軟弱,下肢浮腫,遺尿。
〔組成〕山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杜仲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當歸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肉桂 一錢 鹿角膠 三錢 附子 一錢 菟絲子 三錢。 - 左歸丸
【左歸丸】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滋陰補腎。
〔主治〕真陰不足,頭目眩暈,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自汗盜汗,口燥咽乾,渴欲飲水。
〔組成〕山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菟絲子 三錢 鹿角膠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龜板膠 三錢。 - 黃耆建中湯
【黃耆建中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溫中補氣,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裏急,諸損不足。脘腹冷痛,喜溫喜按,面黃體瘦,飲食減少,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
〔組成〕黃耆 三錢 桂枝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炒白芍 五錢 飴糖 一兩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龜鹿二仙膠
【龜鹿二仙膠】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大補精髓,益氣養神。
〔主治〕腎虧,陰陽兩虛,瘦弱少氣,夢遺洩精,陽萎早洩,目視不明,精極之證,脈象細弱。
〔組成〕龜板,鹿角,枸杞子,人參。
- 佝僂病
- 麻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