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 | 前言 | 說明 | 診療系統 | 處方查詢 | 呼吸系統 | 循環系統 | 消化系統 | 泌尿系統 | 神經系統 | 關節系統 | 新陳代謝
| 常見症狀 |
| 外科疾病 | 皮膚疾病 |
婦科疾病 | 兒科疾病 | 鼻咽疾病 | 耳科疾病 | 眼科疾病 |
【診療系統】
- 消化系統
- 食道炎
- 食道炎處方
【食道炎】
食道炎其症状主要是以吞嚥困難、疼痛、心口灼熱及胸骨後疼痛居多,當食道炎嚴重時可引起食道痙攣及食道狹窄,此為食道癌之前身。吞咽食物感到發噎,是由於食道水腫,食道內變窄或食道壁因炎症。
- 梔子豉湯
【梔子豉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嘔吐虛煩。
〔主治〕治身熱,心中懊憹,鬱悶異常,不可名狀。 治傷寒吐下後,虛煩不眠,劇者反覆顛倒,心下懊憹。及大下後身熱不退,心下結痛,或痰在膈中。
〔組成〕梔子三錢 淡豉五錢。服令微吐。 - 梔子甘草豉湯
【梔子甘草豉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嘔吐虛煩少氣。
〔主治〕發汗吐下後,虛煩不得眠,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懊憹,梔子豉湯主之。若少氣者,梔子甘草豉湯主之。
〔組成〕梔子三錢 淡豉五錢 甘草二錢。服令微吐。
- 食道炎處方
- 食道神經症
- 食道癌
- 食道癌處方
【食道癌】
食道癌中醫稱胃癌為「噎膈」,即食物吞嚥之時梗噎不通,膈是胸隔阻塞,飲食不得下。又「關格」病者:膈中有所礙,欲升不升,欲降不降,升降不通,飲食不下,此因氣之關格也。
- 甘草乾薑湯
【甘草乾薑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緩陰復陽。
〔主治〕太陽誤汗,胃中陽虛,吐逆咽乾,煩躁而厥。肺痿,吐涎沬,頭眩遺尿,小便數。
〔組成〕炙甘草四錢 炮乾薑二錢。 -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主治〕陽明證,食穀欲嘔,吳茱萸湯主之,若得湯反劇者,則屬上焦。少陰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 厥陰證,乾嘔吐涎,頭痛。
〔組成〕吳茱萸一錢 人參三錢 生薑三片 大棗二枚。 - 茯苓杏仁甘草湯
【茯苓杏仁甘草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利水順氣。
〔主治〕胸痺短氣,喘息支飲,打撲體痛,行即氣急,不得息者。
〔組成〕茯苓三錢 杏仁三錢 甘草二錢。 - 清咽利膈湯
【清咽利膈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清熱解毒,利膈通便。
〔主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胸膈不利,煩燥飲冷,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組成〕淡竹葉三錢 防風三錢 薄荷二錢 桔梗三錢 黃芩二錢 黃連一錢 荊芥二錢 連翹三錢 玄參三錢 大黃一錢 梔子二錢 朴硝二錢 牛蒡子三錢 甘草一錢 金銀花三錢。
- 食道癌處方
- 不食症
- 不食症處方
【不食症】
空格不食症有脾胃俱虛,不食而瘦,與食則減食,不與食則不思,飢飽不知也。或因多餐飲食,脾虛運化不及,停於胸腹,飽悶惡心,惡食不食,噯氣作酸,下洩臭屁。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抑肝扶脾散
【抑肝扶脾散】
〔出典〕壽世保元。
〔功能〕抑木扶脾,進食消脹。
〔主治〕小兒癖積,日久不消,元氣虛弱,脾胃虧損,肌肉消削,肚大青筋,發熱口乾,肚腹脹滿。
〔組成〕人參 二錢 白朮 二錢 茯苓 二錢 陳皮 一錢 青皮 一錢 炒殭蠶 二錢 酒洗龍胆草 一錢 白芥子炒 二錢 柴胡 一錢 山查 二錢 炒神麯 二錢 薑炒黃連 一錢 胡黃連 一錢 甘草 一錢。 - 啟脾湯
【啟脾湯】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益胃健脾,消疳化積。
〔主治〕消食止瀉止吐,消疳消黃消脹,定腹疼痛。
〔組成〕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人參 三錢 蓮肉 三錢 山藥 三錢 山查 三錢 陳皮 二錢 澤瀉 三錢 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不食症處方
- 肝炎
- 肝炎處方
【肝炎處方】
中醫對於肝炎的病因病機,主要是認為感受濕熱,疫癘或是飲食不當。故見納呆身倦、脇肋痛等症。初起或見惡寒,發熱表證,若濕熱內感、則發為黃疸。
- 人參蛤蚧散
【人參蛤蚧散】
〔出典〕衛生寶鑑。
〔功能〕補肺腎,定喘嗽。
〔主治〕久嗽,肺腎兩虛,咳嗽氣促,動則喘甚,語言無力,聲音低微。
〔組成〕人參 三錢 蛤蚧 一對 杏仁 二錢 貝母 二錢 知母 二錢 桑白皮 三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 小柴胡合茵陳蒿湯
【小柴胡湯合茵陳蒿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加減〕合茵陳蒿湯,茵陳蒿 五錢 梔子 二錢 大黃 一錢。 - 大柴胡合茵陳蒿湯
【大柴胡湯合茵陳蒿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加減〕合茵陳蒿湯,茵陳蒿 五錢 梔子 二錢 大黃 一錢。 - 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出典〕醫林改錯。
〔功能〕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結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結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行腰痠少腹脹,或月經月來三,五次連續不斷,斷而復來,經色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組成〕當歸 三錢 蒲黃 二錢 赤芍 二錢 五靈脂 三錢 川芎 二錢 肉桂 一錢 沒藥 二錢 延胡索 二錢 乾薑 一錢 小茴香 二錢。 - 茵陳五苓散
【茵陳五苓散】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清熱利濕,消退黃疸。
〔主治〕溼熱發黃,便祕煩渴。
〔組成〕茵陳蒿 三錢 豬苓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桂枝 三錢。 -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清熱利濕,溼熱陽黃。
〔主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溼熱發黃,脈沈實者。
〔組成〕茵陳蒿 五錢 梔子 二錢 大黃 一錢。
- 肝炎處方
- 黃疸
- 黃疸處方
【黃疸處方】
飲食失節,損傷脾胃,濕熱內生,鬱於肝膽,發為黃疸。又或人感疫癘之邪,蘊毒化火傷陰,致熱毒內攻,鬱蒸肝膽,損傷營血,內陷心包,發為急黃。症見壯熱,煩躁、面目深黃,肌膚瘀斑,或鼻衄便血,甚至神識譫妄。
- 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組成〕人參 二錢 遠志 二錢 當歸 三錢 白朮 三錢 桂心 一錢 黃耆 三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茯苓 三錢 白芍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五味子 七分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
〔出典〕溫病條辯。
〔功能〕宣竅行鬱,瀉火解毒。
〔主治〕溫暑實邪,痰濁內閉,口噤神昏,譫語,因熱痙厥抽搐等證。
〔組成〕牛黃,黃芩,雄黃,麝香,鬱金,黃連,硃砂,珍珠,犀角(易牛角),梔子,冰片。 - 茵陳蒿湯
【茵陳蒿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清熱利濕,溼熱陽黃。
〔主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溼熱發黃,脈沈實者。
〔組成〕茵陳蒿 五錢 梔子 二錢 大黃 一錢。 - 茵陳五苓散
【茵陳五苓散】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清熱利濕,消退黃疸。
〔主治〕溼熱發黃,便祕煩渴。
〔組成〕茵陳蒿 三錢 豬苓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桂枝 三錢。 -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涼散之法。
〔主治〕太陽陽明俱有發黃證,但頭汗出而身無汗,則熱不外越;小便不利,則熱不下泄,故瘀熱在裏。然裏有不同,肌肉是太陽之裏,當汗而發之,故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組成〕麻黃 一錢 連翹 三錢 桑白皮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赤小豆 五錢 杏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 梔子柏皮湯
【梔子柏皮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清肌表,瀉膀胱,以和解之。
〔主治〕治傷寒發黃身熱。
〔組成〕黃蘗 三錢 梔子 三錢 甘草二錢。 - 逍遙散
【逍遙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疏肝解鬱,補脾養血。
〔主治〕肝鬱血虛證。兩脇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痛,舌淡紅,脈弦而虛。 〔組成〕柴胡 一錢 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當歸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煨薑 一錢 薄荷 二錢。
- 黃疸處方
- 腹水
- 腹水處方
【腹水處方】
中醫認為腹脹大如鼓,或腹部中空外急,擊之如鼓,名曰「臌脹」。常由黃疸、脅痛、積聚等病久治不愈轉歸而成。症見腹脹大,脈絡暴露或胸頸血縷,手掌赤痕(俗稱硃掌),脅下或腹部痞塊等。
- 人參蛤蚧散
【人參蛤蚧散】
〔出典〕衛生寶鑑。
〔功能〕補肺腎,定喘嗽。
〔主治〕久嗽,肺腎兩虛,咳嗽氣促,動則喘甚,語言無力,聲音低微。
〔組成〕人參 三錢 蛤蚧 一對 杏仁 二錢 貝母 二錢 知母 二錢 桑白皮 三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 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風寒兩解。
〔主治〕太陽中風,脈浮緊,身疼痛,發熱惡寒,不汗出而煩躁。 又治傷寒脈浮數,身不痛,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
〔組成〕麻黃 一錢 杏仁 二錢 桂枝 三錢 甘草 一錢 石膏 三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出典〕醫林改錯。
〔功能〕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結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結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行腰痠少腹脹,或月經月來三,五次連續不斷,斷而復來,經色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組成〕當歸 三錢 蒲黃 二錢 赤芍 二錢 五靈脂 三錢 川芎 二錢 肉桂 一錢 沒藥 二錢 延胡索 二錢 乾薑 一錢 小茴香 二錢。 - 五苓散
【五苓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表邪未解,水濕內停,頭痛發熱,煩濕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腫,身重,泄瀉,或臍下悸,吐涎沫,頭眩,短氣而咳。
〔組成〕豬苓 三錢 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 胃苓湯
【胃苓湯】一名對金飲子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化濕利濕,理氣健脾。
〔主治〕中暑傷濕,停飲挾食,腹痛泄瀉,及口渴便祕,小便不利。
〔組成〕蒼朮 三錢 厚朴 二錢 陳皮 二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猪苓 三錢 甘草 二錢 肉桂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苓甘薑味辛夏仁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宣肺利氣,化飲去痰。
〔主治〕頭面四肢浮腫,咳嗽痰白,痰多清稀,胸悶氣喘,心悸頭眩。
〔組成〕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乾薑 一錢 五味子 一錢 細辛 一錢 半夏 三錢 杏仁 二錢。
- 腹水處方
- 膽石症
- 膽石症處方
【膽石症處方】
膽石症屬中醫「脇痛」、「黃疸」範疇。證見右脇或上腹部疼痛拒按,脘腹脹滿,身熱口渴,或惡寒高熱,或惡心嘔吐,或面身目或小便俱黃。
- 小柴胡合茵陳蒿湯
【小柴胡合茵陳蒿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加減〕合茵陳蒿湯,茵陳蒿 五錢 梔子 二錢 大黃 一錢。 -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散肝脾邪,下寒實結。
〔主治〕脇下偏滿,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宜溫藥下之。
〔組成〕大黃 一錢 附子 一錢 細辛 一錢。 - 大柴胡合茵陳蒿湯
【大柴胡合茵陳蒿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加減〕合茵陳蒿湯,茵陳蒿 五錢 梔子 二錢 大黃 一錢。 - 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氣和血,止攣腹痛。
〔主治〕腹中不和而痛。仲景用治誤表發厥,腳攣吐逆,與乾薑甘草湯以復其陽,厥愈足溫者,更作此湯以和其陰,其腳即伸。
〔組成〕芍藥 五錢 甘草 二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膽石症處方
- 呃逆
- 呃逆處方
【呃逆處方】
呃逆即胃氣上逆,咽喉間頻頻呃呃作聲响。醫林改錯謂:呃逆俗稱「打咯忒」。呃逆、噦(乾嘔)、嘔吐三種症狀,雖均是胃氣上逆的症狀,但其表現各不相同。
- 丁香柿蒂湯
【丁香柿蒂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氣溫中,降逆止呃。
〔主治〕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組成〕丁香 一錢 柿蒂 三錢 人參 三錢 生薑 三片。 -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證,大便秘結,譫語潮熱,胸腹痞滿,苔黃,脈滑而疾者。痢疾初期,下利腹痛,裏急後重,亦可用之。
〔組成〕大黃 一錢 枳實 二錢 厚朴 二錢。 - 四逆湯
【四逆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回陽救逆。
〔主治〕三陰傷寒,身痛腹痛,下利清穀,惡寒不渴,四肢厥冷。 或反不惡寒,面赤煩躁,裏寒外熱。 或乾嘔,或咽痛,脈沈微細欲絕。
〔組成〕甘草 一錢 炮附子 一錢 乾薑 一錢。(冷服)
〔加減〕 1. 咽痛:陰氣上結也,加桔梗一兩以利咽。2. 腹痛者:真陰不足也,加芍藥二兩以斂陰。3. 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二兩,以助陽補氣血。4.面赤者:格陽于上也,加蔥九莖,以通陽。5. 嘔吐:加生薑二兩以散逆氣。 -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主治〕陽明證,食穀欲嘔,吳茱萸湯主之,若得湯反劇者,則屬上焦。少陰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 厥陰證,乾嘔吐涎,頭痛。
〔組成〕吳茱萸 一錢 人參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
〔組成〕人參 二錢 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順氣,泄熱通塞。
〔主治〕傷寒陽明腑證,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腹滿譫語,中焦燥實。及傷寒吐後腹脹滿,或陽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煩者。
〔組成〕大黃 二錢 芒硝 二錢 甘草 一錢。 - 橘皮湯
【橘皮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中散寒止嘔。
〔主治〕乾嘔噦,及手足厥者。
〔組成〕陳皮 三錢 生薑 三片。
- 橘皮竹茹湯
【橘皮竹茹湯】
〔出典〕濟生方。
〔功能〕理氣清熱,和中降逆。
〔主治〕胃虛有熱,口渴舌紅,乾嘔呃逆等證。
〔組成〕人參 二錢 半夏 三錢 橘皮 二錢 枇杷葉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竹茹 二枚 赤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外感內傷,和解之劑。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欬嗽氣喘。及傷冷傷溼,瘧疾中暑,霍亂吐瀉。凡感嵐瘴不正之氣者,宜增減用之。
〔組成〕藿香 三錢 紫蘇 二錢 桔梗 三錢 白芷 二錢 厚朴 二錢 大腹皮 三錢 陳皮 二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呃逆處方
- 噁心嘔吐
- 噁心嘔吐處方
【噁心嘔吐處方】
噁心是上腹部不適和緊迫欲吐的感覺,常為嘔吐的前奏,一般噁心之後隨嘔吐,但也可僅有噁心而無嘔吐,或僅有嘔吐而無噁心。而嘔吐又名嘔逆,是由於胃失和降,氣逆於上,胃中之物從口吐出。以有聲有物謂之嘔,有物無聲謂之吐,有聲無物謂之乾嘔,其實嘔與吐往往同時並見,故統稱嘔吐。
- 丁香柿蒂湯
【丁香柿蒂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氣溫中,降逆止呃。
〔主治〕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組成〕丁香 一錢 柿蒂 三錢 人參 三錢 生薑 三片。 - 小半夏加茯苓湯
【小半夏加茯苓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祛痰行水,散氣消痞。
〔主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
〔組成〕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生薑 三片。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五苓散
【五苓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表邪未解,水濕內停,頭痛發熱,煩濕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腫,身重,泄瀉,或臍下悸,吐涎沫,頭眩,短氣而咳。
〔組成〕豬苓 三錢 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 左金丸
【左金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瀉肝之火,行氣解鬱。
〔主治〕肝火燥盛,左脇作痛,吞酸吐酸,筋疝痞結。 亦治噤口痢,湯葯入口即吐。
〔組成〕黃連,吳茱萸。(水丸)
〔加減〕 1.茱連丸:本方加炒芩,蒼朮,陳皮。 治同。 2.戊己丸:本方和芍葯等分為丸。 治熱痢熱瀉。熱瀉者,糞黃肛濇也。 3.連附六一湯:本方除吳茱萸,加附子一兩,治胃脘痛,寒因熱用也。 4. 抑青丸:本方用黃連一味,吳茱萸湯浸一宿為丸。大瀉肝火,治左脇作痛。 - 吳茱萸湯
【吳茱萸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
〔主治〕陽明證,食穀欲嘔,吳茱萸湯主之,若得湯反劇者,則屬上焦。少陰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 厥陰證,乾嘔吐涎,頭痛。
〔組成〕吳茱萸 一錢 人參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保和丸
【保和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主治〕食積飲停,腹痛泄瀉,痞滿吐酸,積滯惡食,食瘧下痢。
〔組成〕山查 三錢 神麴 三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蓮翹 二錢 萊菔子 三錢。 - 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
〔組成〕人參 二錢 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烏梅丸
【烏梅丸】
〔出典〕傷寒論。
〔功能〕歛肺助脾,溫中殺蟲。
〔主治〕傷寒厥陰證,寒厥吐蚘。亦治胃腑發欬,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亦主久痢。
〔組成〕烏梅 三枚 細辛 一錢 桂枝 三錢 人參 二錢 附子 一錢 黃柏 二錢 黃連 一錢 乾薑 一錢 川椒 一錢 當歸 三錢。 - 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生津益胃,降逆下氣。
〔主治〕肺陰不足証。咳逆止氣,喀痰不爽,或咳吐涎沫,口乾咽燥,手足心熱,舌紅少苔,脈虛數。胃陰不足證。氣逆嘔吐,口渴咽乾,舌紅少苔,脈虛數。
〔組成〕麥門冬 三錢 粳米 五錢 半夏 三錢 大棗 二枚 人參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外感內傷,和解之劑。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欬嗽氣喘。及傷冷傷溼,瘧疾中暑,霍亂吐瀉。凡感嵐瘴不正之氣者,宜增減用之。
〔組成〕藿香 三錢 紫蘇 二錢 桔梗 三錢 白芷 二錢 厚朴 二錢 大腹皮 三錢 陳皮 二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噁心嘔吐處方
- 胃癌
- 胃癌處方
【胃癌處方】
胃癌屬中醫「胃脘痛」、「飜胃」、「膈氣」等範圍,病人有上腹部疼痛或飽脹不適、飲食減少、消化不良、精神不振,病情加重時現心下痞鞕、吐血、便血羸瘦少力等。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面色萎白,語言輕微,四肢無力,食少或便溏。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組成〕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四錢 大棗 二枚 黃連 一錢。 - 旋覆花代赭石湯
【旋覆花代赭石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虛和胃,除痞噫氣。
〔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組成〕旋覆花 三錢 代赭石 三錢 人參 三錢 甘草 二錢 半夏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清咽利膈湯
【清咽利膈湯】
〔出典〕證治準繩。
〔功能〕清熱解毒,利膈通便。
〔主治〕咽喉腫痛,痰涎壅盛,胸膈不利,煩燥飲冷,大便秘結,小便黃赤。
〔組成〕淡竹葉 三錢 防風 三錢 薄荷 二錢 桔梗 三錢 黃芩 二錢 黃連 一錢 荊芥 二錢 連翹 三錢 玄參 三錢 大黃 一錢 梔子 二錢 朴硝 二錢 牛蒡子 三錢 甘草 一錢 金銀花 三錢。
- 胃癌處方
- 胃酸過多過少
- 胃酸過多過少
【胃酸過多過少】
發生胃酸過多易造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及胃食道逆流。胃酸過少會影響到胃中蛋白質的分解,亦將使其他營養素不能被吸收,間接的導致其他慢性病的發生,或骨質疏鬆及折骨癒合不良等毛病。
- 人參蛤蚧散
【人參蛤蚧散】
〔出典〕衛生寶鑑。
〔功能〕補肺腎,定喘嗽。
〔主治〕久嗽,肺腎兩虛,咳嗽氣促,動則喘甚,語言無力,聲音低微。
〔組成〕人參 三錢 蛤蚧 一對 杏仁 二錢 貝母 二錢 知母 二錢 桑白皮 三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安中散
【安中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寒邪氣滯,停積不消,胃痛反胃,泛酸嘈雜,腹脇脹痛,及婦人血氣剌痛。
〔組成〕桂皮 二錢 延胡索 三錢 牡蠣 三錢 小茴香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良薑 一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旋覆花代赭石湯
【旋覆花代赭石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虛和胃,除痞噫氣。
〔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組成〕旋覆花 三錢 代赭石 三錢 人參 三錢 甘草 二錢 半夏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胃酸過多過少
- 急性胃炎
-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多屬中醫胃脘痛、胃痞、嘔吐等病證範疇。症狀輕者僅有腹痛、噁心、嘔吐、消化不良;嚴重者可有嘔血、黑糞、甚至失水、以及中毒及休克等。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不換金正氣散
【不換金正氣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調和脾胃,辟瘴消積。
〔主治〕治四時外感傷寒,瘟疫時行,山嵐瘴氣,寒熱往來,霍亂吐瀉,下利赤白。 或出遠行,不服水土吐瀉,皆治之。
〔組成〕蒼朮 三錢 陳皮 二錢 半夏 三錢 厚朴 二錢 藿香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組成〕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四錢 大棗 二枚 黃連 一錢。 - 平胃散
【平胃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利溼散滿。
〔主治〕脾有停濕,痰飲痞膈,宿食不消,滿悶嘔瀉。 及山嵐瘴霧,不服水土。
〔組成〕陳皮 二錢 厚朴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蒼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加減〕1.傷食加神麴,麥芽,或枳實。2.溼勝加五苓散。3.脾倦不思食加人參,黃耆。4.傷寒頭痛加蔥豉,取微汁。5.痞悶加枳殼,木香。6.大便祕加大黃,芒硝。7.痰多加半夏。8.小便赤澀加茯苓,澤瀉。 - 生薑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水止嘔,消解痞熱。
〔主治〕傷寒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乾噫口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組成〕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三錢 人參 二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黃連湯
【黃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理寒熱,和胃降逆。
〔主治〕傷寒,胸中有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吐,胸中煩悶,或腸鳴泄瀉,舌苔白膩,脈弦。
〔組成〕黃連 二錢 乾薑 一錢半 桂枝 三錢 人參 三錢 炙甘草 三錢 半夏 三錢 大棗 二枚。
- 急性胃炎
- 萎縮性胃炎
- 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屬中醫學「痞滿」、「胃脘痛」等的範疇。中醫認為與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脾胃虛弱,先天不足等有關。
- 人參蛤蚧散
【人參蛤蚧散】
〔出典〕衛生寶鑑。
〔功能〕補肺腎,定喘嗽。
〔主治〕久嗽,肺腎兩虛,咳嗽氣促,動則喘甚,語言無力,聲音低微。
〔組成〕人參 三錢 蛤蚧 一對 杏仁 二錢 貝母 二錢 知母 二錢 桑白皮 三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 丁香茯苓飲
【丁香茯苓飲】
〔出典〕奇效良方。
〔功能〕溫胃散飲。
〔主治〕脾胃虛寒,宿飲留滯,以致嘔吐痰沫,或有酸水,不思飲食。
〔組成〕丁香 一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乾薑 一錢 附子 一錢 半夏 三錢 肉桂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五苓散
【五苓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表邪未解,水濕內停,頭痛發熱,煩濕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腫,身重,泄瀉,或臍下悸,吐涎沫,頭眩,短氣而咳。
〔組成〕豬苓 三錢 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代赭旋覆湯
【旋覆花代赭石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虛和胃,除痞噫氣。
〔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組成〕旋覆花 三錢 代赭石 三錢 人參 三錢 甘草 二錢 半夏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組成〕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四錢 大棗 二枚 黃連 一錢。 -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面色萎白,語言輕微,四肢無力,食少或便溏。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生薑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水止嘔,消解痞熱。
〔主治〕傷寒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乾噫口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組成〕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三錢 人參 二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安中散
【安中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寒邪氣滯,停積不消,胃痛反胃,泛酸嘈雜,腹脇脹痛,及婦人血氣剌痛。
〔組成〕桂皮 二錢 延胡索 三錢 牡蠣 三錢 小茴香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良薑 一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茯苓飲
【茯苓飲】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調中健胃,祛痰滌飲。
〔主治〕胸有停痰宿水,吐出後,心虛氣滿,不能食。
〔組成〕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白朮 三錢 人參 二錢 枳實 二錢 生薑 三片。 - 清熱解鬱湯
【清熱解鬱湯】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清熱解鬱。
〔主治〕胃熱,胃脘疼痛,神疲,舌乾有苔。
〔組成〕山梔 二錢 蒼朮 三錢 川芎 二錢 香附 二錢 陳皮 二錢 黃連 一錢 甘草 一錢 枳殼 二錢 乾薑 一錢 生薑 三片。 - 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
〔出典〕外臺秘要。
〔功能〕瀉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熱證。狂躁心煩,口燥咽乾,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或外科癰腫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組成〕黃連 二錢 黃芩 二錢 黃柏 二錢 梔子 二錢。
- 萎縮性胃炎
- 消化性潰瘍
- 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
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皆屬中醫「心下痛」、「痞悶」、「腹脹」、「胃脘痛」之範疇。如出現大便如柏油黑色,可能已胃出血。
- 一貫煎
【一貫煎】
〔出典〕柳洲醫話。
〔功能〕養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嘔吐酸水,咽乾口燥。
〔組成〕生地黃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北沙參 三錢 麥冬 三錢 當歸 三錢 川楝子 三錢。
〔加減〕丹參 三錢 石斛 三錢 刺蒺藜 三錢。 - 三黃瀉心湯
【三黃瀉心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瀉火解毒,清化濕熱。
〔主治〕一切實火熱甚,迫血妄行,面紅目赤,吐血衄血,煩躁便秘,神昏發狂口舌生瘡,丹毒癰腫,下利膿血。
〔組成〕大黃 一錢 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代赭旋覆湯
【旋覆花代赭石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虛和胃,除痞噫氣。
〔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組成〕旋覆花 三錢 代赭石 三錢 人參 三錢 甘草 二錢 半夏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組成〕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四錢 大棗 二枚 黃連 一錢。 - 四君子湯
【四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氣健脾。
〔主治〕脾胃氣虛,面色萎白,語言輕微,四肢無力,食少或便溏。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四逆散
【四逆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疏肝解鬱,陽證厥熱。
〔主治〕傷寒少陰證,陽邪入裏,四逆不溫。 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組成〕炙甘草 二錢 枳實 二錢 柴胡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 腹痛:加附子。2. 泄利下重:加薤白。3. 小便不利:加茯苓。 4. 悸:加桂枝。5. 欬:加五味子,乾薑,併主下利。 - 左金丸
【左金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瀉肝之火,行氣解鬱。
〔主治〕肝火燥盛,左脇作痛,吞酸吐酸,筋疝痞結。 亦治噤口痢,湯葯入口即吐。
〔組成〕黃連,吳茱萸。(水丸)
〔加減〕1. 茱連丸:本方加炒芩,蒼朮,陳皮。 治同。 2. 戊己丸:本方和芍葯等分為丸。 治熱痢熱瀉。熱瀉者,糞黃肛濇也。 3. 連附六一湯:本方除吳茱萸,加附子一兩,治胃脘痛,寒因熱用也。 4. 抑青丸:本方用黃連一味,吳茱萸湯浸一宿為丸。大瀉肝火,治左脇作痛。 - 安中散
【安中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溫中散寒,理氣止痛。
〔主治〕寒邪氣滯,停積不消,胃痛反胃,泛酸嘈雜,腹脇脹痛,及婦人血氣剌痛。
〔組成〕桂皮 二錢 延胡索 三錢 牡蠣 三錢 小茴香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良薑 一錢。 - 保和丸
【保和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主治〕食積飲停,腹痛泄瀉,痞滿吐酸,積滯惡食,食瘧下痢。
〔組成〕山查 三錢 神麴 三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蓮翹 二錢 萊菔子 三錢。 - 香砂養胃湯
【香砂養胃湯】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益氣化濕,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口不知味,痞悶不舒。
〔組成〕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人參 二錢 蒼朮 三錢 厚朴 二錢 陳皮 二錢 香附 二錢 白豆蔻 一錢半 木香 一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清熱解鬱湯
【清熱解鬱湯】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清熱解鬱。
〔主治〕胃熱,胃脘疼痛,神疲,舌乾有苔。
〔組成〕山梔 二錢 蒼朮 三錢 川芎 二錢 香附 二錢 陳皮 二錢 黃連 一錢 甘草 一錢 枳殼 二錢 乾薑 一錢 生薑 三片。 - 理中湯
【理中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中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脈沈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蚘,及感寒霍亂。
〔組成〕人參 三錢 甘草 一錢 乾薑 一錢 白朮 三錢。
〔加減〕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2.蜷臥沈重,利不止:加附子。3.嘔吐:去白朮,加半夏,薑汁。4.臍下動氣:去朮,加桂。5.悸:加茯苓。6.陰黃:加茵陳。7.寒結胸:加枳實。8.不痛利多者:倍白朮。9.渴者:倍白朮。 - 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
〔出典〕外臺秘要。
〔功能〕瀉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熱證。狂躁心煩,口燥咽乾,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或外科癰腫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組成〕黃連 二錢 黃芩 二錢 黃柏 二錢 梔子 二錢。
- 消化性潰瘍
- 胃擴張
- 胃擴張
【胃擴張】
胃擴張主要症狀是腹脹、上腹或臍周隱痛、噁心和持續性嘔吐。且嘔吐後腹脹、腹痛症狀不減輕。一旦患者有以上特徵性表現,有暴飲暴食史,絕不可掉以輕心,應盡快及時診治,避免產生嚴重併發症。
- 丁香茯苓飲
【丁香茯苓飲】
〔出典〕奇效良方。
〔功能〕溫胃散飲。
〔主治〕脾胃虛寒,宿飲留滯,以致嘔吐痰沫,或有酸水,不思飲食。
〔組成〕丁香 一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乾薑 一錢 附子 一錢 半夏 三錢 肉桂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旋覆花代赭石湯
【旋覆花代赭石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虛和胃,除痞噫氣。
〔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組成〕旋覆花 三錢 代赭石 三錢 人參 三錢 甘草 二錢 半夏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行氣散鬱,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鬱結(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脇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膩,脈弦滑。
〔組成〕半夏 三錢 厚朴 二錢 茯苓 三錢 生薑 三片 紫蘇 二錢。 - 生薑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水止嘔,消解痞熱。
〔主治〕傷寒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乾噫口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組成〕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三錢 人參 二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
〔組成〕人參 二錢 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出典〕脾胃論。
〔功能〕益氣升陽,調補脾胃。
〔主治〕中氣下陷之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 氣虛發熱証。發熱,自汗出,渴喜熱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組成〕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一錢半 當歸 三錢 陳皮 二錢 升麻 一錢半 柴胡 一錢半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胃擴張
- 胃下垂
- 胃下垂
【胃下垂】
胃下垂主要是脘腹脹滿、疼痛,飲食不化,腹部重墜,胃有振水聲。屬「胃脹」、「胃痞」等病證的範疇。多數患者常有胃內液體瀦留、排空遲緩、張力低下、胃有水擊聲的表現,認為胃下垂當屬中虛不運、飲停中焦的「痰飲」病。
- 半夏厚朴湯
【半夏厚朴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行氣散鬱,降逆化痰。
〔主治〕七情鬱結(梅核氣)咽中如有物阻,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脇滿悶,或咳或嘔,舌苔白膩,脈弦滑。
〔組成〕半夏 三錢 厚朴 二錢 茯苓 三錢 生薑 三片 紫蘇 二錢。 - 延年半夏湯
【延年半夏湯】
〔出典〕外臺秘要。
〔功能〕順氣化痰,消散除痞。
〔主治〕主腹內左肋痃癖,硬急氣滿,不能食,胷背痛者方
〔組成〕半夏 三錢 桔梗 三錢 檳榔 二錢 人參 二錢 鱉甲 三錢 吳茱萸 一錢 前胡 二錢 枳實 二錢 生薑 三片。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出典〕脾胃論。
〔功能〕益氣升陽,調補脾胃。
〔主治〕中氣下陷之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 氣虛發熱証。發熱,自汗出,渴喜熱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組成〕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一錢半 當歸 三錢 陳皮 二錢 升麻 一錢半 柴胡 一錢半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胃下垂
- 腸胃氣脹
- 腸胃氣脹
【腸胃氣脹】
腸胃氣脹其主要表現為消化不良,上腹部不適、飽脹、鈍痛、灼熱痛等。進食後症狀加重,伴隨有噯氣、泛酸、惡心、胃口不佳等消化道症狀,有些更出現大便或溏或結等,中醫歸納為脾胃病。常與飲食、情志、外邪侵襲及久病體虛等有關。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健脾,燥濕化痰。
〔主治〕脾胃氣虛兼痰濕之證。 食少便溏,胸脘痞悶,甚則嘈雜,咳嗽痰多色白,噁心嘔吐,舌淡苔白,脈濡緩。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天麻白朮湯
【半夏天麻白朮湯】
〔出典〕醫學心悟。
〔功能〕化痰熄風,健脾祛濕。
〔主治〕風痰上擾,眩暈頭痛,胸悶嘔噁,舌苔白膩,脈弦滑。
〔組成〕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蒼朮 三錢 陳皮 二錢 茯苓 三錢 天麻 二錢 麥芽 三錢 神麴 二錢 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澤瀉 三錢 黃柏 二錢 乾薑 一錢。 - 平胃散
【平胃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利溼散滿。
〔主治〕脾有停濕,痰飲痞膈,宿食不消,滿悶嘔瀉。 及山嵐瘴霧,不服水土。
〔組成〕陳皮 二錢 厚朴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蒼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加減〕1.傷食加神麴,麥芽,或枳實。2.溼勝加五苓散。3.脾倦不思食加人參,黃耆。4.傷寒頭痛加蔥豉,取微汁。5.痞悶加枳殼,木香。6.大便祕加大黃,芒硝。7.痰多加半夏。8.小便赤澀加茯苓,澤瀉。 - 苓桂朮甘湯
【苓桂朮甘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健脾去濕,溫陽化飲。
〔主治〕痰飲內蘊,中陽不足,胸脅痞滿,咳嗽氣促,頭眩心悸。
〔組成〕茯苓 三錢 桂枝 三錢 白朮 三錢 甘草 一錢。 - 香砂六君子湯
【香砂六君子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
〔主治〕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
〔組成〕人參 二錢 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木香 一錢 陳皮 二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芍藥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和營衛,緩急止痛。
〔主治〕太陽誤下,腹痛屬太陰證。
〔組成〕桂枝 三錢 芍藥 五錢 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茯苓飲
【茯苓飲】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調中健胃,祛痰滌飲。
〔主治〕胸有停痰宿水,吐出後,心虛氣滿,不能食。
〔組成〕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白朮 三錢 人參 二錢 枳實 二錢 生薑 三片。
- 腸胃氣脹
- 腸炎
- 腸炎
【腸炎】
腸炎是腸道炎症的泛稱,可分為急、慢性兩類,中醫認為急性腸炎多為實證,慢性腸炎為虛證或虛實夾雜之證。以大便次數增多、便稀甚至如水樣,或完穀不化為主症,多有腹痛、腸鳴等症狀。本病屬於中醫學「泄瀉」的範疇。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五苓散
【五苓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利水滲濕,溫陽化氣。
〔主治〕表邪未解,水濕內停,頭痛發熱,煩濕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或水腫,身重,泄瀉,或臍下悸,吐涎沫,頭眩,短氣而咳。
〔組成〕豬苓 三錢 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澤瀉 三錢。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組成〕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四錢 大棗 二枚 黃連 一錢。 - 四神丸
【四神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大補元陽,止脾腎瀉。
〔主治〕治腎瀉脾瀉。
〔組成〕破故紙 二錢 肉荳蔻 二錢 五味子 一錢 吳茱萸 一錢。 - 四逆湯
【四逆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回陽救逆。
〔主治〕三陰傷寒,身痛腹痛,下利清穀,惡寒不渴,四肢厥冷。 或反不惡寒,面赤煩躁,裏寒外熱。 或乾嘔,或咽痛,脈沈微細欲絕。
〔組成〕甘草 一錢 炮附子 一錢 乾薑 一錢(冷服)。
〔加減〕 1. 咽痛:陰氣上結也,加桔梗一兩以利咽。2. 腹痛者:真陰不足也,加芍藥二兩以斂陰。3. 利止脈不出:加人參二兩,以助陽補氣血。4.面赤者:格陽于上也,加蔥九莖,以通陽。5. 嘔吐:加生薑二兩以散逆氣。 - 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傷寒虛痞。
〔主治〕傷中風,醫反下之,下利清穀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硬而滿,乾嘔心煩,醫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虛客氣上逆,故使硬也。
〔組成〕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甘草 三錢 大棗 二枚。 - 生薑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水止嘔,消解痞熱。
〔主治〕傷寒汗出,解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乾噫口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組成〕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半夏 三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三錢 人參 二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芍藥湯
【芍藥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清熱理血,止痢止痛。
〔主治〕下痢膿血稠粘,腹重後痛。
〔組成〕白芍 三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二錢 黃連 一錢 大黃 一錢 木香 一錢 檳榔 二錢 當歸尾 三錢 桂皮 一錢。 - 附子理中湯
【附子理中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陽祛寒,益胃健脾。
〔主治〕中寒腹痛,身痛,四肢拘急。
〔組成〕附子 一錢 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三錢 乾薑 一錢。 - 保和丸
【保和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主治〕食積飲停,腹痛泄瀉,痞滿吐酸,積滯惡食,食瘧下痢。
〔組成〕山查 三錢 神麴 三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蓮翹 二錢 萊菔子 三錢。 - 胃苓湯
【胃苓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化濕利濕,理氣健脾。
〔主治〕中暑傷濕,停飲挾食,腹痛泄瀉,及口渴便祕,小便不利。
〔組成〕蒼朮 三錢 厚朴 二錢 陳皮 二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猪苓 三錢 甘草 二錢 肉桂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胃風湯
【胃風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除濕住瀉,而療胃風。
〔主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瀉泄注下,完穀不化,及腸風下血。又治風虛能食,牙關緊閉,手足瘈瘲,肉振面腫,名曰胃風。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當歸 三錢 川芎 二錢 芍藥 三錢 肉桂 一錢 粟米 五錢。 - 桂枝人參湯
【桂枝人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氣益脾,溫胃散寒。
〔主治〕太陽表證不除,而數下之,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裏不解者。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乾薑 一錢 桂枝 三錢。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荊防敗毒散
【荊防敗毒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發汗解表,散風祛濕。
〔主治〕傷寒頭痛,憎寒壯熱,項強睛暗,鼻塞聲重,風痰欬嗽。及時氣疫癘,嵐瘴鬼瘧。或聲如蛙鳴,赤眼口瘡,溼毒流注,腳腫腮腫,喉痺毒痢,諸瘡斑疹。亦治腸風下血清鮮。
〔組成〕荊芥 二錢 防風 三錢 羌活 一錢半 獨活 一錢半 柴胡 一錢半 前胡 二錢 川芎 二錢 枳殼 二錢 桔梗 三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薄荷 一錢。
〔加減〕1.口乾舌燥加黃芩。2.腳氣加大黃,蒼朮。3.膚癢加蟬蛻。 - 參苓白朮散
【參苓白朮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脾和胃,調氣行滯。
〔主治〕脾胃虛弱,飲食不消,或吐或瀉。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山藥 三錢 白扁豆 三錢 蓮肉 三錢 桔梗 三錢 薏苡仁 五錢 砂仁 二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 啟脾散
【啟脾散】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益胃健脾,消疳化積。
〔主治〕消食止瀉止吐,消疳消黃消脹,定腹疼痛。
〔組成〕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人參 三錢 蓮肉 三錢 山藥 三錢 山查 三錢 陳皮 二錢 澤瀉 三錢 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理中湯
【理中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中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脈沈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蚘,及感寒霍亂。
〔組成〕人參 三錢 甘草 一錢 乾薑 一錢 白朮 三錢。
〔加減〕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2.蜷臥沈重,利不止:加附子。3.嘔吐:去白朮,加半夏,薑汁。4.臍下動氣:去朮,加桂。5.悸:加茯苓。6.陰黃:加茵陳。7.寒結胸:加枳實。8.不痛利多者:倍白朮。9.渴者:倍白朮。 - 痛瀉要方
【痛瀉要方】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補脾柔肝止瀉。
〔主治〕脾虛肝鬱,腸鳴泄瀉,瀉必腹痛,瀉後痛緩,復如故。
〔組成〕白朮 三錢 白芍 三錢 陳皮 二錢 防風 三錢。 - 葛根湯
【葛根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發汗解表,生津舒經。
〔主治〕頭痛身疼,發熱無汗,惡風,項背強几几,或下痢,或口噤不得語,欲作剛痙,苔薄白,脈浮。
〔組成〕葛根 三錢 麻黃 一錢 桂枝 三錢 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藿香正氣散
【藿香正氣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外感內傷,和解之劑。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飲食,憎寒壯熱,頭痛嘔逆,胸膈滿悶,欬嗽氣喘。及傷冷傷溼,瘧疾中暑,霍亂吐瀉。凡感嵐瘴不正之氣者,宜增減用之。
〔組成〕藿香 三錢 紫蘇 二錢 桔梗 三錢 白芷 二錢 厚朴 二錢 大腹皮 三錢 陳皮 二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腸炎
- 腸阻塞
- 腸阻塞
【腸阻塞】
腸阻塞即腸腔狹窄或阻塞,或腸管痙攣、麻痹而成本病。患者出現發熱、腹痛腹脹、嘔吐、未排便等現象。中醫屬「關格不通」、「腸結」範疇。
-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祛寒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者。
〔組成〕蜀椒 二錢 人參 三錢 乾薑 二錢 飴糖 一兩(後下)。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旋覆花代赭石湯
【旋覆花代赭石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補虛和胃,除痞噫氣。
〔主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硬,噫氣不除。
〔組成〕旋覆花 三錢 代赭石 三錢 人參 三錢 甘草 二錢 半夏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降逆,消痞除滿。
〔主治〕胃氣不和,心下痞滿,但滿不痛,或嘔吐,或腸鳴下痢者。
〔組成〕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乾薑 一錢 炙甘草 四錢 大棗 二枚 黃連 一錢。 - 附子粳米湯
【附子粳米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溫中散寒,降氣止逆。
〔主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脅逆滿,嘔吐。
〔組成〕附子 一錢 粳米 三錢 半夏 三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芍藥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和營衛,緩急止痛。
〔主治〕太陽誤下,腹痛屬太陰證。
〔組成〕桂枝 三錢 芍藥 五錢 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當歸四逆加吳薑湯
【當歸四逆加吳薑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養血散寒,溫經通脈。
〔主治〕血虛陽氣不振,外感寒邪證。 手足厥冷,或局部青紫,舌淡苔白,脈沈細。寒邪侵入經絡,致腰腿,股足疼痛麻木者。
〔組成〕當歸 三錢 桂枝 三錢 芍藥 三錢 細辛 一錢 甘草 一錢 木通 二錢 大棗 二枚。
〔加減〕吳茱萸 一錢 乾薑 一錢。
- 腸阻塞
- 胰臟炎
- 胰臟炎
【附子粳米湯】
胰臟炎即中醫屬「結胸症」、「腹痛」等範疇。常見症狀為劇烈腹痛,有時痛引背部,噁心嘔吐、腹瀉或食欲不振、甚至發熱畏寒等。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胰臟炎
- 腹膜炎
- 腹膜炎
【腹膜炎】
腹膜炎是指腹腔內層發生炎症,症現發熱腹痛、惡心嘔吐,中醫屬「結胸」範圍。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少腹逐瘀湯
【少腹逐瘀湯】
〔出典〕醫林改錯。
〔功能〕活血化瘀,溫經止痛。
〔主治〕少腹瘀血結塊,疼痛或不痛,或痛而無結塊,或少腹脹滿,或經行腰痠少腹脹,或月經月來三,五次連續不斷,斷而復來,經色紫或黑或有血塊,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
〔組成〕當歸 三錢 蒲黃 二錢 赤芍 二錢 五靈脂 三錢 川芎 二錢 肉桂 一錢 沒藥 二錢 延胡索 二錢 乾薑 一錢 小茴香 二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桂枝乾薑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解少陽,散寒化飲。
〔主治〕傷寒汗下後,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亦治瘧發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組成〕柴胡 一錢 天花粉 三錢 桂枝 三錢 黃芩 二錢 牡蠣 三錢 乾薑 一錢 甘草 一錢。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黃耆建中湯
【黃耆建中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溫中補氣,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裏急,諸損不足。脘腹冷痛,喜溫喜按,面黃體瘦,飲食減少,少氣懶言,舌淡苔薄白。
〔組成〕黃耆 三錢 桂枝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炒白芍 五錢 飴糖 一兩(後下)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當歸建中湯
【當歸建中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溫寒益氣養血。
〔主治〕婦人一切血氣虛損,及產後勞傷,虛羸不足,腹中痛,吸吸少氣,少腹拘急,痛引腰背,時自汗出,不思飲食。
〔組成〕白芍藥 五錢 肉桂 一錢 當歸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腹膜炎
- 盲腸炎
- 盲腸炎
【盲腸炎】
盲腸炎又稱蟲垂炎、闌尾炎。症現臍腹痛、食慾不振、噁心嘔吐,屬中醫「腸癰」範圍。金匱要略: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為有膿,不熱者為無膿。
-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祛寒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者。
〔組成〕蜀椒 二錢 人參 三錢 乾薑 二錢 飴糖 一兩(後下)。 - 大黃牡丹皮湯
【大黃牡丹皮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瀉熱破瘀,消腫散結。
〔主治〕腸癰初起,右少腹疼痛拒按,甚則局部腫痞,按之痛甚,小便數如淋,或右足屈而不伸,或時發熱,自汗出復惡寒,其脈遲緊者,膿未成可下之,當有血;脈洪數者,膿已成亦可下也。
〔組成〕大黃 一錢 牡丹皮 三錢 桃仁 三錢 芒硝 二錢 冬瓜子 五錢。 -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芍藥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和營衛,緩急止痛。
〔主治〕太陽誤下,腹痛屬太陰證。
〔組成〕桂枝 三錢 芍藥 五錢 甘草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活血化瘀,消積癥塊。
〔主治〕婦人小腹宿有瘀血,留結胞宮,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產後惡露不盡,婦女經行不暢,痛經經閉,癥積痞塊。
〔組成〕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桃仁 二錢 芍藥 三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薏苡附子敗醬散
【薏苡附子敗醬散】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排膿消腫。
〔主治〕腸癰,內癰已成,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脈數而弱者。
〔組成〕薏苡仁 一兩 附子 一錢 敗醬草 三錢。
〔禁忌〕脈緊,高熱,痛甚,便秘者忌用。
- 盲腸炎
- 潰瘍性大腸炎
- 潰瘍性大腸炎
【潰瘍性大腸炎】
潰瘍性大腸炎,中醫症屬「胃風」,千金要方:新食竟取風為胃風,其狀惡風,頸多汗,膈下塞不通,食飲不下,脹滿形瘦,腹大失衣則憤滿,食寒即洞泄。
- 胃風湯
【胃風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除濕住瀉,而療胃風
〔主治〕風冷乘虛,客於腸胃,瀉泄注下,完穀不化,及腸風下血。又治風虛能食,牙關緊閉,手足瘈瘲,肉振面腫,名曰胃風。
〔組成〕人參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當歸 三錢 川芎 二錢 芍藥 三錢 肉桂 一錢 粟米 五錢。 -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裏發表,解熱除寒。
〔主治〕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
〔組成〕柴胡 一錢 桂枝 三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三錢 黃芩 二錢 芍藥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潰瘍性大腸炎
- 常習便秘
- 常習便秘
【常習便秘】
常習便秘,中醫認為老人虛人大腸經積熱,氣壅不通或無力,致津液竭燥,則大便秘澀。秘結治法:燥則潤,澀則滑,秘則通,寒則溫,熱則涼,風則散,氣則順。
- 三黃瀉心湯
【三黃瀉心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瀉火解毒,清化濕熱。
〔主治〕一切實火熱甚,迫血妄行,面紅目赤,吐血衄血,煩躁便秘,神昏發狂口舌生瘡,丹毒癰腫,下利膿血。
〔組成〕大黃 一錢 黃連 一錢 黃芩 二錢。 -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峻下熱結。
〔主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裏,胃實不大便,發熱譫語,自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堅全見。 雜病三焦大熱,脈沈實者。 亦治陽明剛痙。
〔組成〕大黃 一錢 枳實 二錢 芒硝 二錢 厚朴 二錢。 - 大柴胡湯
【大柴胡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外解表邪,內通裏實。
〔主治〕少陽,陽明合病,往來寒熱,胸脇苦滿,嘔不止,口苦,鬱鬱微煩,心下滿痛或痞硬,大便不解或協熱下利,舌苔黃厚,脈弦有力。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黃 一錢 黃芩 二錢 枳實 二錢 大棗 二枚。 - 大黃甘草湯
【大黃甘草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緩中瀉火,以平胃熱。
〔主治〕食已即吐者。
〔組成〕大黃 一錢 甘草 二錢。 - 小承氣湯
【小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輕下熱結。
〔主治〕陽明腑實證,大便秘結,譫語潮熱,胸腹痞滿,苔黃,脈滑而疾者。痢疾初期,下利腹痛,裏急後重,亦可用之。
〔組成〕大黃 一錢 枳實 二錢 厚朴 二錢。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營解外,和胃潤燥。
〔主治〕傷寒外証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躁渴譫語,畜血,發熱如狂。及血瘀胃痛,腹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畜血急痛。
〔組成〕桃仁 三錢 大黃 一錢 甘草 一錢 桂枝 三錢 芒硝 二錢。 -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潤腸滋燥,緩通大便。
〔主治〕腸胃燥熱,便秘證,大便硬,小便頻,大便結硬,或數日不行,或便出不暢,飲食小便如常。
〔組成〕麻子仁 三錢 大黃 一錢 杏仁 二錢 芍藥 三錢 枳實 二錢 厚朴 二錢。 - 潤腸丸
【潤腸丸】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養血潤燥,緩下通便。
〔主治〕血虛枯燥,大便秘結,或大便難解,狀如羊屎,不思飲食。
〔組成〕當歸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生地黃 三錢 麻子仁 三錢 桃仁 二錢 杏仁 二錢 枳實 二錢 黃芩 二錢 厚朴 二錢 大黃 一錢 甘草 一錢半。 - 調胃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和胃順氣,泄熱通塞。
〔主治〕傷寒陽明腑證,不惡寒反惡熱,口渴便秘,腹滿譫語,中焦燥實。及傷寒吐後腹脹滿,或陽明病,不吐不下而心煩者。
〔組成〕大黃 二錢 芒硝 二錢 甘草 一錢。
- 常習便秘
- 蛔蟲症
- 蛔蟲症
【蛔蟲症】
蛔蟲症,蟲痛者,時痛時止,面白唇紅,飢不欲食。中醫屬「蛔疳」、「蚘厥」、「蟲痛」。
- 化蟲丸
【化蟲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伏蟲排蟲殺蟲。
〔主治〕治腸胃諸蟲為患。
〔組成〕鶴蝨 三錢 胡粉 三錢 苦楝根 三錢 檳榔 二錢 蕪荑 二錢 使君子 三錢 枯礬 二錢。 - 烏梅丸
【烏梅丸】
〔出典〕傷寒論。
〔功能〕歛肺助脾,溫中殺蟲。
〔主治〕傷寒厥陰證,寒厥吐蚘。亦治胃腑發欬,欬而嘔,嘔甚則長蟲出。亦主久痢。
〔組成〕烏梅 三枚 細辛 一錢 桂枝 三錢 人參 二錢 附子 一錢 黃柏 二錢 黃連 一錢 乾薑 一錢 川椒 一錢 當歸 三錢。 - 理中安蛔丸
【理中安蛔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止蛔伏蛔。
〔主治〕治胃寒吐蛔。
〔組成〕白朮 三錢 人參 二錢 乾薑 二錢 茯苓 三錢 川椒 二錢 烏梅 三錢。
- 蛔蟲症
- 食道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