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的話 | 前言 | 說明 | 診療系統 | 處方查詢 | 呼吸系統 | 循環系統 | 消化系統 | 泌尿系統 | 神經系統 | 關節系統 | 新陳代謝
| 常見症狀 |
| 外科疾病 | 皮膚疾病 |
婦科疾病 | 兒科疾病 | 鼻咽疾病 | 耳科疾病 | 眼科疾病 |
【診療系統】
- 常見疾病
- 頭痛
- 頭痛
【頭痛】
頭痛痰熱風濕氣,或兼氣血虛而疼,在右屬氣多痰熱,左屬血少更屬風,因風眩暈頭風痛,熱暈煩渴火上攻,氣鬱不伸痰嘔吐,濕則重痛虛動增。
- 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組成〕人參 二錢 遠志 二錢 當歸 三錢 白朮 三錢 桂心 一錢 黃耆 三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茯苓 三錢 白芍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五味子 七分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八珍湯
【八珍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氣益血。
〔主治〕治心肺虛損,氣血兩虛,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
〔組成〕當歸 三錢 炙甘草 一錢半 川芎 二錢 茯苓 三錢 人參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白朮 三錢 白芍藥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川芎茶調散
【川芎茶調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疏風止痛,清利頭目。
〔主治〕外感風寒頭痛,偏正頭痛,或巔頂作痛,惡寒發熱,目眩鼻塞。
〔組成〕川芎 二錢 荊芥 二錢 防風 三錢 羌活 一錢 香附 二錢 薄荷 一錢 甘草 一錢 白芷 二錢 細辛 一錢。 - 天麻鈎藤飲
【天麻鈎藤飲】
〔出典〕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
〔功能〕平肝熄風,清熱活血,補益肝腎。
〔主治〕肝陽偏亢,肝風上擾證,頭痛,眩暈,失眠,每因煩勞或惱怒而加劇,目赤乾澀,急躁易怒,口苦,舌紅,苔薄黃,脈弦。
〔組成〕石決明 三錢 夜交藤 三錢 桑寄生 三錢 鈎藤鈎 三錢後下 茯苓 三錢 杜仲 三錢 益母草 三錢 牛膝 三錢 梔子 二錢 黃芩 二錢 天麻 二錢。 - 半夏天麻白朮湯
【半夏天麻白朮湯】
〔出典〕醫學心悟。
〔功能〕化痰熄風,健脾祛濕。
〔主治〕風痰上擾,眩暈頭痛,胸悶嘔噁,舌苔白膩,脈弦滑。
〔組成〕半夏 三錢 白朮 三錢 蒼朮 三錢 陳皮 二錢 茯苓 三錢 天麻 二錢 麥芽 三錢 神麴 二錢 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澤瀉 三錢 黃柏 二錢 乾薑 一錢。 - 抑肝散
【抑肝散】
〔出典〕證治準繩。
〔功能〕抑肝清熱,鎮驚安神。
〔主治〕肝經虛熱,發搐驚悸,寒熱咬牙,嘔吐痰涎,腹脹少食,睡臥不安。
〔組成〕當歸 三錢 白朮 三錢 茯苓 三錢 鈎藤鈎 三錢 川芎 二錢 柴胡 一錢 甘草 一錢。
〔加減〕陳皮 二錢 半夏 三錢。 - 杞菊地黃丸
【杞菊地黃丸】
〔出典〕中國醫學大辭典。
〔功能〕滋腎養肝,補精明目。
〔主治〕肝腎陰虛,兩眼昏花,視物不明,或眼睛乾澀,迎風流淚,耳鳴,腰膝痠軟。
〔組成〕熟地黃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山茱萸 三錢 山藥 三錢 澤瀉 三錢 茯苓 三錢 枸杞 三錢 菊花 三錢。 - 羌活勝濕湯
【羌活勝濕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祛風勝濕。
〔主治〕溼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如身重腰中沈沈然,中有寒溼也,加酒洗防己,附子。
〔組成〕羌活 一錢 獨活 一錢 藁本 一錢 防風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川芎 二錢 蔓荊子 三錢。 - 桂枝茯苓丸
【桂枝茯苓丸】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活血化瘀,消積癥塊。
〔主治〕婦人小腹宿有瘀血,留結胞宮,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腹痛拒按,或產後惡露不盡,婦女經行不暢,痛經經閉,癥積痞塊。
〔組成〕桂枝 三錢 茯苓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桃仁 二錢 芍藥 三錢。 - 清上蠲痛湯
【清上蠲痛湯】
〔出典〕壽世保元。
〔功能〕清利頭目,除熱止痛。
〔主治〕一切頭痛,不問左右,偏正新久。
〔組成〕黃芩 二錢 生薑 三片 當歸 三錢 川芎 二錢 白芷 二錢 羌活 一錢 防風 三錢 蒼朮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獨活 一錢 菊花 三錢 蔓荊子 三錢 細辛 一錢 甘草 一錢。 - 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溫經解表。
〔主治〕陽虛外感表寒證。 惡寒較重,發熱,但欲寐,無汗,脈沈者。
〔組成〕麻黃 一錢半 附子 一錢半 細辛 一錢。 - 普濟消毒飲
【普濟消毒飲】
〔出典〕李東垣試效方。
〔功能〕清熱解毒,疏風散邪。
〔主治〕大頭瘟。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疼痛,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黃,脈浮數有力。
〔組成〕黃芩 二錢 黃連 一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玄參 三錢 柴胡 一錢 桔梗 三錢 牛蒡子 三錢 薄荷 二錢 連翹 三錢 板藍根 三錢 馬勃 二錢 白殭蠶 二錢 升麻 二錢。
- 頭痛
- 胸痛
- 胸痛
【胸痛】
胸痛所涉及的範圍相當廣泛,諸如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痰飲,肺癰、肺癆以及急性熱病中均有胸痛症狀,以胸痛為其主要臨床見證(如胸痹、心痛等)。按部位區分,胸屬上焦,心肺二臟居於胸中,故胸痛為上焦心肺疾病的表現之一,因其多見於心臟病證,所以胸痛又是心痛的同義詞。
- 七釐散
【七釐散】
〔出典〕本堂驗方。
〔功能〕活血袪瘀,止痛消腫。
〔主治〕跌撲損傷,閃挫岔氣,血瘀疼痛。(孕婦忌用)
〔組成〕木香 一錢 乳香 一錢半 沒藥 一錢半 當歸尾 三錢 荊三稜 一錢半 莪朮 一錢半 蘇木 一錢半 鬱金 一錢半 延胡索 二錢 藕節 三錢 骨碎補 三錢 薑黃 一錢 紅花 一錢 赤石脂 三錢 麝香 一分 冰片 一分 川七 二錢 珠貝 二錢。 - 四物湯
【四物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血調經。
〔主治〕營血虛滯證,或沖任虛損證。 頭暈目眩,心悸,耳鳴,唇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舌淡紅,脈弦細或細澀。
〔組成〕當歸 三錢 地黃 三錢 芍藥 三錢 川芎 三錢。 - 瓜蔞薤白白酒湯
【瓜蔞薤白白酒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胸痺痛緩,緩而不急者。
〔主治〕胸痺之病,喘息欬唾,胸背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栝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組成〕瓜蔞實三錢 薤白三錢 白酒。 - 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湯】
〔出典〕醫林改錯。
〔功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胸痛頭痛,日久不癒,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漸熱,舌邊瘀斑,脈澀或弦緊。
〔組成〕當歸 三錢 生地黃 三錢 桃仁 三錢 紅花 一錢 枳殼 二錢 赤芍 二錢 柴胡 一錢 甘草 一錢 桔梗 三錢 川芎 二錢 牛膝 三錢。 - 葦莖湯
【葦莖湯】
〔出典〕千金方。
〔功能〕清肺化痰,逐瘀排膿。
〔主治〕肺癰,咳吐腥臭膿痰,胸中隱隱作痛,脈滑數,口乾,舌紅苔黃。
〔組成〕鮮葦莖 五錢 薏苡仁 五錢 桃仁 三錢 冬瓜子 五錢。
- 胸痛
- 背痛
- 背痛
【背痛】
背痛有內外兩因,外感風寒,氣血凝聚。如《醫學入門》記述肩背疼痛:「暴痛為外感,久痛為虛損夾鬱。」屬於「風厥」、「胸痹」等範圍。
- 四物湯
【四物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補血調經。
〔主治〕營血虛滯證,或沖任虛損證。 頭暈目眩,心悸,耳鳴,唇甲無華,婦人月經不調,量少或經閉不行,臍腹作痛,舌淡紅,脈弦細或細澀。
〔組成〕當歸 三錢 地黃 三錢 芍藥 三錢 川芎 三錢。 - 羌活勝濕湯
【羌活勝濕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祛風勝濕。
〔主治〕溼氣在表,頭痛頭重,或腰脊重痛,或一身盡痛,微熱昏倦。如身重腰中沈沈然,中有寒溼也,加酒洗防己,附子。
〔組成〕羌活 一錢 獨活 一錢 藁本 一錢 防風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川芎 二錢 蔓荊子 三錢。
- 背痛
- 腰痛
- 腰痛
【腰痛】
腰痛雜病心法:腰痛之證,其因不同,有腎虛、有風、有寒、有濕、有痰飲、有氣滯、有血瘀、有濕熱,有閃挫。凡患腰痛極甚,而面色忽紅、忽黑,是為心腎交爭,難治之證也。
- 二妙散
【二妙散】
〔出典〕丹溪心法。
〔功能〕清熱燥濕。
〔主治〕溼熱下注,腰膝關節酸痛,腳氣腫痛,濕瘡,帶下,淋濁。
〔組成〕黃柏 二錢 蒼朮 三錢。 - 五積散
【五積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解表散寒,溫中消積。
〔主治〕外感風寒,內傷生冷,身熱無汗,頭痛身痛,項背拘急,胸滿惡食,嘔吐腹痛,婦女血氣不和,月經不調等。
〔組成〕陳皮 二錢 白芍 三錢 厚朴 二錢 枳實 二錢 蒼朮 三錢 當歸 三錢 半夏 三錢 桔梗 三錢 肉桂 一錢 生薑 三片 茯苓 三錢 麻黃 一錢 川芎 二錢 甘草 一錢 乾薑 一錢 大棗 二枚 白朮 三錢 白芷 二錢。 - 六味地黃丸
【六味地黃丸】
〔出典〕小兒藥證直訣。
〔功能〕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腰膝痿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勞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咽痛等症,而見舌紅苔少,脈細數者。
〔組成〕熟地黃 三錢 山藥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 右歸丸
【右歸丸】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溫補腎陽,填精補血。
〔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久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或陽萎遺精,陽衰無力,或腰膝軟弱,下肢浮腫,遺尿。
〔組成〕山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杜仲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當歸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肉桂 一錢 鹿角膠 三錢 附子 一錢 菟絲子 三錢。 - 桂枝芍藥知母湯
【桂枝芍藥知母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除風濕熱,溫經散寒。
〔主治〕諸肢節疼痛,身體贏弱,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者。
〔組成〕桂枝 三錢 芍藥 三錢 附子 一錢 白朮 三錢 知母 二錢 麻黃 一錢 甘草 二錢 防風 三錢 生薑 三片。 - 疏經活血湯
【疏經活血湯】
〔出典〕萬病回春。
〔功能〕疏經活血,祛濕止痛。
〔主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晝輕夜重,及婦人血風勞。
〔組成〕當歸 三錢 芍藥 三錢 白芷 二錢 牛膝 三錢 蒼朮 三錢 川芎 二錢 羌活 一錢半 桃仁 二錢 防風 三錢 茯苓 三錢 漢防己 二錢 龍膽草 二錢 陳皮 一錢半 生地黃 三錢 威靈仙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 越婢加朮湯
【越婢加朮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解表清熱,消腫除濕。
〔主治〕裏水者,一身面目腫,其脈沈,小便不利。 肉極,熱則傷津,腠理開,汗大泄,厲風氣,下焦腳弱。
〔組成〕麻黃 一錢 石膏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 當歸拈痛湯
【當歸拈痛湯】
〔出典〕李東垣方。
〔功能〕祛風除濕,清熱止痛。
〔主治〕濕熱相搏,遍身骨節煩痛,肩背沈重,胸膈不利,足脛腫痛,關節腫痛。一切風濕熱毒,侵淫瘡瘍,膿水不絕或痛或癢,脈沈實緊數或動滑者。
〔組成〕茵陳 三錢 羌活 二錢 防風 三錢 升麻 一錢 葛根 三錢 蒼朮 三錢 白朮 三錢 甘草 一錢 黃芩 二錢 苦參 三錢 知母 二錢 當歸 三錢 豬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加減〕一方加人參。
- 腰痛
- 腹痛
- 腹痛
【腹痛】
腹痛有因外感寒邪,過食生冷,寒滯于中,氣機不利而痛;有因暑熱之邪侵襲或恣啖辛熱之品,熱鬱于內,氣機不和而痛;或因情志怫鬱,肝胃不和,氣機壅寒;或因跌仆損傷,蛔虫竄擾,氣滯血瘀,氣機阻滯,不通則痛。亦有因素體陽虛,脾陽不運,臟腑虛寒,失其溫養而腹痛。
- 二陳湯
【二陳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燥濕和痰,順氣和中。
〔主治〕一切痰飲為病,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胃部不舒,或因飲食生冷,脾胃不和。
〔組成〕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 大承氣湯
【大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峻下熱結。
〔主治〕傷寒陽明腑證,陽邪入裏,胃實不大便,發熱譫語,自汗出,不惡寒,痞滿燥實堅全見。 雜病三焦大熱,脈沈實者。 亦治陽明剛痙。
〔組成〕大黃 一錢 枳實 二錢 芒硝 二錢 厚朴 二錢。 - 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祛寒補虛,降逆止痛。
〔主治〕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氣上衝,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不可觸近者。
〔組成〕蜀椒 二錢 人參 三錢 乾薑 二錢 飴糖 一兩(後下)。 - 大黃附子湯
【大黃附子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散肝脾邪,下寒實結。
〔主治〕脇下偏滿,發熱,其脈緊弦,此寒也,宜溫藥下之。
〔組成〕大黃 一錢 附子 一錢 細辛 一錢。 - 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溫中補虛,和裏緩急。
〔主治〕虛勞腹痛,溫按則痛減,舌淡苔白,脈細弦而緩;或心中動悸,虛煩不寧,面色無華,或四肢痠楚,手足煩熱,咽乾口燥。
〔組成〕芍藥 五錢 桂枝 三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炙甘草 二錢 飴糖 六錢(後下)。 - 小柴胡湯
【小柴胡湯】
〔出典〕傷寒,金匱。
〔功能〕和解少陽。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胸脇苦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而數,舌苔淡白者。 婦人傷寒,熱入血室,及黃疸病証見少陽證者。
〔組成〕柴胡 一錢 半夏 三錢 人參 二錢 黃芩 二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四逆散
【四逆散】
〔出典〕傷寒論。
〔功能〕疏肝解鬱,陽證厥熱。
〔主治〕傷寒少陰證,陽邪入裏,四逆不溫。 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
〔組成〕炙甘草 二錢 枳實 二錢 柴胡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 1. 腹痛:加附子。2. 泄利下重:加薤白。3. 小便不利:加茯苓。 4. 悸:加桂枝。5. 欬:加五味子,乾薑,併主下利。 - 保和丸
【保和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消食導滯,健脾和胃。
〔主治〕食積飲停,腹痛泄瀉,痞滿吐酸,積滯惡食,食瘧下痢。
〔組成〕山查 三錢 神麴 三錢 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陳皮 二錢 蓮翹 二錢 萊菔子 三錢。 - 桃仁承氣湯
【桃仁承氣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調營解外,和胃潤燥。
〔主治〕傷寒外証不解,熱結膀胱,小腹脹滿,大便黑,小便利,躁渴譫語,畜血,發熱如狂。及血瘀胃痛,腹痛。瘧疾,實熱夜發。痢疾,畜血急痛。。
〔組成〕桃仁 三錢 大黃 一錢 甘草 一錢 桂枝 三錢 芒硝 二錢。 - 理中湯
【理中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中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脈沈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蚘,及感寒霍亂。
〔組成〕人參 三錢 甘草 一錢 乾薑 一錢 白朮 三錢。
〔加減〕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2.蜷臥沈重,利不止:加附子。3.嘔吐:去白朮,加半夏,薑汁。4.臍下動氣:去朮,加桂。5.悸:加茯苓。6.陰黃:加茵陳。7.寒結胸:加枳實。8.不痛利多者:倍白朮。9.渴者:倍白朮。 -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養血散寒,溫經通脈。
〔主治〕血虛陽氣不振,外感寒邪証。 手足厥冷,或局部青紫,舌淡苔白,脈沈細。寒邪侵入經絡,致腰腿,股足疼痛麻木者。
〔組成〕當歸 三錢 桂枝 三錢 芍藥 三錢 細辛 一錢 甘草 一錢 木通 二錢 大棗 二枚。
- 腹痛
- 心悸
- 心悸
【心悸】
心悸是自覺心跳悸動不安。多呈陣發性,每因情緒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除精神因素引發外,多因心血不足,心陽虛弱,腎陰虧損,或因水飲內停,瘀血痰火所致。心悸若因驚恐、惱怒而發作的,稱為「驚悸」,中醫認為驚屬肝,恐屬腎。
- 一貫煎
【一貫煎】
〔出典〕柳洲醫話。
〔功能〕養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嘔吐酸水,咽乾口燥。
〔組成〕生地黃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北沙參 三錢 麥冬 三錢 當歸 三錢 川楝子 三錢。
〔加減〕丹參 三錢 石斛 三錢 刺蒺藜 三錢。 - 真武湯
【真武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散寒利水,止悸腹痛。
〔主治〕少陰傷寒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沈重疼痛,自下利者,此為有水氣,或欬或嘔,或小便利。又太陽病發汗,汗出不解,仍發熱,心悸頭眩,筋惕肉瞤,振振欲擗地,氣虛惡寒。
〔組成〕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生薑 三片 附子 一錢 芍藥 三錢。
〔加減〕1.水寒相博,咳者:加五味子,細辛,乾薑。2.小便利:去茯苓。3.下利:去芍藥,加乾薑。4.嘔:去附子,加生薑一倍。 - 理中湯
【理中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溫中祛寒,益氣健脾。
〔主治〕治傷寒太陰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嘔,腹痛糞溏,脈沈無力。或厥冷拘急,或結胸吐蚘,及感寒霍亂。
〔組成〕人參 三錢 甘草 一錢 乾薑 一錢 白朮 三錢。
〔加減〕1.自利腹痛者:加木香。2.蜷臥沈重,利不止:加附子。3.嘔吐:去白朮,加半夏,薑汁。4.臍下動氣:去朮,加桂。5.悸:加茯苓。6.陰黃:加茵陳。7.寒結胸:加枳實。8.不痛利多者:倍白朮。9.渴者:倍白朮。 - 導痰湯
【導痰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燥濕除痰。
〔主治〕頑痰膠固,非二陳湯所能除者。再加菖蒲,治驚悸健忘,怔忡不寐。
〔組成〕天南星 一錢 枳實 二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 歸脾湯
【歸脾湯】
〔出典〕婦人良方。
〔功能〕補益氣血,健脾養心。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經帶。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黃耆 三錢 白朮 三錢 龍眼肉 三錢 酸棗仁 三錢 當歸 三錢 遠志 二錢 木香 一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心悸
- 心痛
- 心痛
【心痛】
千金要方:心痛分為蟲心痛、注心痛、風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飲心痛、冷心痛、熱心痛、去來心痛。「九種心痛」是泛指上腹脘部和前胸部的疼痛。
- 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清熱滌痰,開結寬胸。
〔主治〕痰熱互結心下,胸脘痞悶,按之則痛,或咳痰黃稠,舌苔黃膩,脈滑數或浮滑者。
〔組成〕黃連 一錢 半夏 三錢 栝樓實 三錢。 - 天王補心湯
【天王補心湯】
〔出典〕世醫得效方。
〔功能〕養心安神,滋陰清熱。
〔主治〕心腎陰虧血少,虛火內動,心腎不交,健忘怔忡,心煩少寐,心悸神疲,夢遺失精,口舌生瘡,大便秘結,舌紅少苔,脈細數。
〔組成〕生地 三錢 人參 二錢 元參 三錢 丹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桔梗 二錢 遠志 二錢 酸棗仁 三錢 栢子仁 三錢 天門冬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當歸 三錢 五味子 一錢 石菖蒲 二錢。 - 瓜蔞薤白半夏湯
【瓜蔞薤白半夏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開鬱行氣。
〔主治〕胸痺,不得臥,心痛徹背者,栝蔞薤白半夏湯主之。
〔組成〕栝蔞實 五錢 薤白 五錢 半夏 三錢 白酒 一碗。 - 生脈飲
【生脈飲】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益氣保肺,養陰生脈。
〔主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欬。
〔組成〕人參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五味子 一錢。
〔附方〕1.本方加陳皮,炙甘草,名五味子湯。2.蒸餅為丸,名補氣丸。治肺虛少氣,咳嗽自汗。3.本方加黃耆為君,甘草,桔梗為佐,名補氣湯,治氣虛自汗怔忡。4.再加茯神,遠志,木通,名茯神湯,治脈虛則心痛,喉中介介或腫。 - 血府逐瘀湯
【血府逐瘀湯】
〔出典〕醫林改錯。
〔功能〕活血化瘀,行氣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暢,胸痛頭痛,日久不癒,痛如針刺,而有定處,或呃逆日久不止,或內熱煩悶,心悸失眠,急躁善怒,入暮漸熱,舌邊瘀斑,脈澀或弦緊。
〔組成〕當歸 三錢 生地黃 三錢 桃仁 三錢 紅花 一錢 枳殼 二錢 赤芍 二錢 柴胡 一錢 甘草 一錢 桔梗 三錢 川芎 二錢 牛膝 三錢。 - 炙甘草湯
【炙甘草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益血生津,養陰復脈。
〔主治〕傷寒脈結代,心動悸,及肺痿咳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寶鑑用治呃逆。
〔組成〕炙甘草 四錢 生薑 三片 桂枝 三錢 人參 三錢 生地黃 三錢 阿膠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火麻仁 二錢 大棗 三枚。 水酒合煎。。 - 柴胡疏肝湯
【柴胡疏肝湯】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疏肝理氣,和血止痛。
〔主治〕肝鬱氣滯,脅肋疼痛,往來寒熱,脘腹痞脹,善太息。
〔組成〕柴胡 一錢 白芍 三錢 陳皮 二錢 枳殼 二錢 川芎 二錢 香附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 逍遙散
【逍遙散】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疏肝解鬱,補脾養血。
〔主治〕肝鬱血虛證。兩脇作痛,寒熱往來,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月經不調,乳房作痛,舌淡紅,脈弦而虛。
〔組成〕柴胡 一錢 白芍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當歸 三錢 茯苓 三錢 白朮 三錢 煨薑 一錢 薄荷 二錢。 - 溫膽湯
【溫膽湯】
〔出典〕三因極一病証方論。
〔功能〕行氣化痰,調和膽胃。
〔主治〕膽胃不和,痰濁內擾。虛煩失眠,胸悶有痰,噁心嘔吐,呃逆,或驚悸不寧,口苦,苔膩,脈弦滑。
〔組成〕半夏 三錢 茯苓 三錢 竹茹 二枚 陳皮 二錢 生薑 三片 枳實 二錢 甘草 一錢。 - 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養血散寒,溫經通脈。
〔主治〕血虛陽氣不振,外感寒邪証。 手足厥冷,或局部青紫,舌淡苔白,脈沈細。寒邪侵入經絡,致腰腿,股足疼痛麻木者。
〔組成〕當歸 三錢 桂枝 三錢 芍藥 三錢 細辛 一錢 甘草 一錢 木通 二錢 大棗 二枚。 - 滾痰丸
【滾痰丸】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頑病怪病。
〔主治〕實熱老痰,怪證百病。
〔組成〕青礞石 三錢 大黃 一錢 沉香 一錢 黃芩 二錢。
〔服法〕上將礞石打碎,用朴硝一兩,同入瓦罐,鹽泥固濟,曬乾,火鍛,石色如金為度,研末和諸藥水丸。量人虛實服之,薑湯送下。服後仰臥,令藥在胸膈之間,除逐上焦痰滯,不宜飲水行動。
〔禁忌〕然皆峻劑,非體實者不可輕投。 - 酸棗仁湯
【酸棗仁湯】
〔出典〕金匱要略。
〔功能〕養血安神,清熱除煩。
〔主治〕虛勞虛煩不得眠,心悸盜汗,頭目眩暈,咽乾口燥,舌紅,脈細弦。
〔組成〕炒酸棗仁 五錢 茯苓 五錢 知母 二錢 川芎 二錢 甘草 一錢半。 - 導赤散
【導赤散】
〔出典〕小兒藥証直訣。
〔功能〕清熱利尿。
〔主治〕心經熱証。口渴面赤,心胸煩熱,渴欲飲冷,口舌生瘡。或心移熱於小腸,小便短赤而濇,尿時刺痛,舌紅脈數。
〔組成〕生地黃 三錢 甘草 一錢 木通 二錢 淡竹葉 三錢。 - 歸脾湯
【歸脾湯】
〔出典〕婦人良方。
〔功能〕補益氣血,健脾養心。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經帶。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黃耆 三錢 白朮 三錢 龍眼肉 三錢 酸棗仁 三錢 當歸 三錢 遠志 二錢 木香 一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心痛
- 脅痛
- 脅痛
【脅痛】
脅痛是指脇肋疼痛為主證,如素問:「肝病者,兩脇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脅痛之病因,包括跌仆損傷、情志鬱結、濕熱內蘊、痰飲停蓄等,導致氣滯血瘀,痰熱濁阻遏脅絡,肝膽失于疏泄條達,不通則痛。
- 一貫煎
【一貫煎】
〔出典〕柳洲醫話。
〔功能〕養陰疏肝。
〔主治〕肝腎陰虛,肝氣不舒,胸脘脅痛,嘔吐酸水,咽乾口燥。
〔組成〕生地黃 三錢 枸杞子 三錢 北沙參 三錢 麥冬 三錢 當歸 三錢 川楝子 三錢。
〔加減〕丹參 三錢 石斛 三錢 刺蒺藜 三錢。 - 柴胡清肝湯
【柴胡清肝湯】
〔出典〕醫宗金鑑。
〔功能〕疏肝清熱,瀉火解毒。
〔主治〕肝膽經及三焦之實熱證。症見胸脇不舒,寒熱往來,口苦咽乾,咽痛或耳鳴,耳痛,皮膚搔癢,或婦人帶下陰癢。
〔組成〕柴胡 一錢 生地黃 三錢 白芍 三錢 牛蒡子 三錢 當歸 三錢 連翹 三錢 川芎 二錢 黃芩 二錢 梔子 二錢 栝蔞仁 三錢 黃連 一錢 黃柏 二錢 甘草 一錢 桔梗 三錢 薄荷 一錢。 - 柴胡疏肝湯
【柴胡疏肝湯】
〔出典〕景岳全書。
〔功能〕疏肝理氣,和血止痛。
〔主治〕肝鬱氣滯,脅肋疼痛,往來寒熱,脘腹痞脹,善太息。
〔組成〕柴胡 一錢 白芍 三錢 陳皮 二錢 枳殼 二錢 川芎 二錢 香附 二錢 炙甘草 二錢。 - 復元活血湯
【復元活血湯去穿山甲】
〔出典〕醫學發明。
〔功能〕活血祛瘀,疏肝通絡。
〔主治〕跌打損傷,瘀血滯留脇下,痛不可忍。
〔組成〕柴胡 一錢 當歸 三錢 天花粉 三錢 桃仁 二錢 紅花 一錢 甘草 一錢 大黃 一錢。 - 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清肝膽實火,利下焦濕熱。
〔主治〕肝膽實火,口苦脅痛,目赤頭痛,耳聾耳腫,或濕熱下注,小便淋濁,陰癢陰腫,帶下黃臭。(孕婦慎用)
〔組成〕梔子 三錢 龍膽草 二錢 澤瀉 三錢 生地黃 三錢 柴胡 二錢 黃芩 二錢 當歸 三錢 車前子 三錢 甘草 一錢 木通 二錢。
- 脅痛
- 健忘
- 健忘
【健忘症】
健忘症是記憶力衰退的表現,對往事容易忘記;嚴重者,言談不知首尾,事過轉瞬即忘。此症與心脾腎有關。因心藏神,主神明;腎藏精,通於腦;脾主意與思,故心脾氣血不足,腎精虧虛,及心腎不交等俱可導致健忘,中醫稱之為「善忘」、「喜忘」、「多忘」、「好忘」、「易忘」。
- 人參養榮湯
【人參養榮湯】
〔出典〕和劑局方。
〔功能〕益氣補血,養心安神。
〔主治〕脾肺氣虛,榮血不足,驚悸健忘,寢汗發熱,食少無味,身倦肌瘦,色枯氣短,毛髮脫落,小便赤澀。
〔組成〕人參 二錢 遠志 二錢 當歸 三錢 白朮 三錢 桂心 一錢 黃耆 三錢 陳皮 二錢 甘草 一錢 茯苓 三錢 白芍藥 三錢 熟地黃 三錢 五味子 七分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六味地黃湯
【六味地黃湯】
〔出典〕小兒藥證直訣。
〔功能〕滋補肝腎。
〔主治〕肝腎陰虛,虛火上炎,腰膝痿軟,頭目眩暈,耳鳴耳聾,盜汗遺精,或骨蒸勞熱,或消渴,或虛火牙痛,舌燥咽痛等症,而見舌紅苔少,脈細數者。
〔組成〕熟地黃 三錢 山藥 三錢 山茱萸 三錢 茯苓 三錢 澤瀉 三錢 牡丹皮 二錢。 - 益氣聰明湯
【益氣聰明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升清利竅,聰耳明目。
〔主治〕內障目昏,耳鳴耳聾。
〔組成〕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芍 三錢 黃柏 二錢 葛根 三錢 升麻 一錢 蔓荊子 三錢 炙甘草 二錢。(臨臥服,五更再服。) - 導痰湯
【導痰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燥濕除痰。
〔主治〕頑痰膠固,非二陳湯所能除者。再加菖蒲,治驚悸健忘,怔忡不寐。
〔組成〕天南星 一錢 枳實 二錢 半夏 三錢 陳皮 二錢 茯苓 三錢 甘草 一錢 生薑 三片。 - 歸脾湯
【歸脾湯】
〔出典〕婦人良方。
〔功能〕補益氣血,健脾養心。
〔主治〕思慮過度,勞傷心脾,怔忡健忘,驚悸盜汗,發熱體倦,食少不眠。或脾虛不能攝血,致血妄行。及婦人經帶。
〔組成〕人參 三錢 茯苓 三錢 黃耆 三錢 白朮 三錢 龍眼肉 三錢 酸棗仁 三錢 當歸 三錢 遠志 二錢 木香 一錢 甘草 一錢 大棗 二枚 生薑 三片。
- 健忘
- 昏迷
- 昏迷
【昏迷】
昏迷:指神志不清或人事不省的證候,系常見危篤重證。多因外感時邪,卒冒濁氣,或五志過極,肝陽上亢,心火過盛,火熱上擾神明;有因素體陽虛,飲食不節,痰濁內生,致閉阻清竅,神明不用;久病重病,元氣虛損,清竅失養,神無所依。中醫屬「不省人事」、「昏不識人」。
- 安宮牛黃丸
【安宮牛黃丸】
〔出典〕溫病條辯。
〔功能〕宣竅行鬱,瀉火解毒。
〔主治〕溫暑實邪,痰濁內閉,口噤神昏,譫語,因熱痙厥抽搐等証。
〔組成〕牛黃,黃芩,雄黃,麝香,鬱金,黃連,硃砂,珍珠,犀角(易牛角),梔子,冰片。。 - 祛風至寶丹
【祛風至寶丹】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補氣益血,祛風除熱。
〔主治〕一切風寒暑溼,飢飽勞役,內外諸邪所傷。 氣血怫鬱,表裡三焦俱實,憎寒壯熱。頭目昏運,目赤睛痛,耳鳴鼻塞,口苦舌乾,咽喉不利,唾涕稠黏,咳嗽上氣。大便秘結,小便赤澀。瘡瘍腫毒,折跌損傷,瘀血便血,腸風痔瘺。手足瘛瘲,驚狂譫妄,丹斑癮疹。
〔組成〕防風 三錢 荊芥 二錢 薄荷 一錢 麻黃 一錢 大黃 一錢 芒硝 二錢 山梔子 二錢 滑石 三錢 桔梗 三錢 石膏 三錢 黃芩 二錢 連翹 三錢 當歸 三錢 川芎 二錢 白芍 三錢 白朮 三錢 甘草 一錢 人參 二錢 熟地 三錢 黃柏 二錢 黃連 一錢 羌活 一錢 獨活 一錢 天麻 二錢 細辛 一錢 全蝎 一錢。 - 紫雪丹
【紫雪丹】
〔出典〕奇效良方。
〔功能〕清熱解毒。
〔主治〕腳氣毒遍內外煩熱,口中生瘡,狂易叫走。及解諸石草藥毒,發邪熱卒黃等,瘴疫毒癘,卒死溫瘧,五尸五注,心腹諸疾,腋緩刺切痛,蠱毒鬼魅,野道熱毒,小兒驚癇,百病方。
〔組成〕黃金,寒水石,石膏(一方用滑石。),玄參,羚羊角,犀角(易牛角)沉香,青木香,丁香,甘草。(註:本方無湯劑處方箋。)
- 昏迷
- 口渴
- 口渴
【口渴】
口渴:在醫籍中有「口乾」、「口燥」、「口舌乾燥」、「思水」、「欲飲水」、「大渴」、「煩渴」、「大渴引飲」等稱謂。但口乾、口燥和口渴不盡相同。口乾、口燥係指口中津液不足,不一定有飲水之需求;而口渴則多指其有飲水之必要。
- 生脈散
【生脈散】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益氣保肺,養陰生脈。
〔主治〕熱傷元氣,氣短倦怠,口渴多汗,肺虛而欬。
〔組成〕人參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五味子 一錢。
〔附方〕1.本方加陳皮,炙甘草,名五味子湯。2.蒸餅為丸,名補氣丸。治肺虛少氣,咳嗽自汗。3.本方加黃耆為君,甘草,桔梗為佐,名補氣湯,治氣虛自汗怔忡。4.再加茯神,遠志,木通,名茯神湯,治脈虛則心痛,喉中介介或腫。 - 白虎湯
【白虎湯】
〔出典〕傷寒論。
〔功能〕清熱生津,消渴解煩。
〔主治〕肺胃實熱,治傷寒脈浮滑,表有熱,裏有寒。 及三陽合病,脈浮大,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讝語遺尿,發汗則語,下之則頭上生汗,手足逆冷,汗出者。通治陽明病,脈洪大而長,不惡寒,反惡熱,頭痛自汗,口渴舌胎,目痛鼻乾,不得臥,心煩躁亂,日晡潮熱。或陽毒發斑,胃熱諸病。
〔組成〕石膏 三錢 知母 二錢 粳米 三錢 甘草 二錢。 - 竹葉石膏湯
【竹葉石膏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益肺安胃,豁痰止嘔。
〔主治〕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 亦治傷暑發渴脈虛。
〔組成〕竹葉 三錢 人參 二錢 石膏 五錢 半夏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粳米 五錢 麥冬 三錢 生薑 三片。 - 清暑益氣湯
【清暑益氣湯】
〔出典〕醫方集解。
〔功能〕清暑除濕,益氣生津。
〔主治〕長夏溼熱炎蒸,四肢困倦,精神減少。胸滿氣促,身熱心煩,口渴惡食,自汗身重,肢體疼痛。小便赤濇,大便溏黃而脈虛者。
〔組成〕黃耆 三錢 蒼朮 三錢 升麻 一錢 人參 二錢 澤瀉 三錢 神麴 二錢 白朮 三錢 麥門冬 三錢 當歸 三錢 炙甘草 二錢 青皮 二錢 黃柏 二錢 葛根 三錢 五味子 一錢 陳皮 二錢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湯】
〔出典〕外臺秘要。
〔功能〕瀉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熱證。狂躁心煩,口燥咽乾,大熱乾嘔,錯語不眠,吐血衄血,熱甚發斑,或外科癰腫疔毒,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數有力。
〔組成〕黃連 二錢 黃芩 二錢 黃柏 二錢 梔子 二錢。 - 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
〔出典〕脾胃論。
〔功能〕益氣升陽,調補脾胃。
〔主治〕中氣下陷之證,脫肛子宮下垂,胃下垂,久瀉久痢。 氣虛發熱証。發熱,自汗出,渴喜熱湯,少氣懶言,肢體倦怠乏力,舌淡,苔白,脈虛軟無力。
〔組成〕黃耆 三錢 人參 二錢 白朮 三錢 炙甘草 一錢半 當歸 三錢 陳皮 二錢 升麻 一錢半 柴胡 一錢半 生薑 三片 大棗 二枚。
- 口渴
- 頭痛
